中国水利网站6月21日讯(通讯员 孙又欣)易涝易旱的湖北,在6月9日入梅之后,叠遭三场暴雨轮番袭击,大部地方一夜之间旱涝急转。在持续10多天的抗洪救灾中,始终做到了有力有序有效,确保了防洪安全、确保了抗洪减灾。
一、旱涝急转的严峻形势
6月9日至19日,湖北省先后发生了三轮较强降雨过程,全省平均降雨172毫米,除了十堰、襄阳、随州3市部分地方外,90%的面积遭暴雨覆盖。连续发生的较强降雨,对大范围缓解前期大旱极为有利,但形成了旱涝急转危害,局部地方形势严峻。
湖北省17个市州林区的82个县市均遭暴雨袭击,其中32个县市为大暴雨,咸安、大冶、鄂州等地12小时雨量为192毫米至206毫米,达到特大暴雨量级,特别是通城县左港站6小时雨量308毫米,为两百年一遇,当地仅见,我省罕见。
目前湖北省大江大河水势平稳,均在设防以下。但三轮暴雨中,345座水库水位超汛限;洪湖、梁子湖、汈汊湖、斧头湖超汛限0.44米至1.99米;咸宁的淦河半天水位陡涨5米,洪峰流量943立方米每秒,为历史第四大洪水;通城隽水河几小时水位陡涨6米以上,洪峰流量2258立方米每秒,为历史第一位,超百年一遇;19日6时,举水柳子港洪峰水位29.08米、超警0.08米,持续6小时后,水位退出警戒;高桥河等数十条中小河流出现洪峰、数百条山沟河溪突发山洪。
强降雨引发了山洪、滑坡、泥石流和城乡渍涝等多种自然灾害,除襄阳、随州市外,其他15个市州林区的63个县市不同程度发生暴雨洪灾。由于降雨时空不均、降雨深度不等,最早现旱的十堰、襄阳、随州3市虽有降雨,旱情有所缓解,但尚未解除。襄阳市维持抗旱二级应急响应,十堰、随州两市维持抗旱三级应急响应,目前3市受旱农田258.7万亩,其中重旱21.3万亩,有32.8万人、9.3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二、有序应对的工作成效
湖北省旱涝急转的严峻形势,引起了国家防总高度关注,副总指挥、水利部长陈雷等领导多次询问情况,直接指导房县堰塞湖抢险除险,专门为长江中游几省启动防汛三级应急响应;民政部、减灾委也启动了救灾四级应急响应。国家防总还三派工作组分赴通城、赤壁、房县具体指导抗洪抢险。这些关心和支持,鼓舞了干部群众战胜旱涝急转危害的士气和信心。
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亲自抓抗洪救灾。当预报即将入梅时,李鸿忠书记、王国生省长及时批示,要求预防旱涝急转危害;赵斌副省长主持专题会,安排应对工作。入梅首场暴雨后,李鸿忠书记、王国生省长和赵斌副省长于11日分赴重灾的通城、赤壁、崇阳,现场指导抗洪救灾,并汇聚咸宁市,召开了抗洪救灾现场会,作出了以抗洪救灾为重中之重,首保群众生命安全,统筹抗洪救灾与经济发展各项工作的决策部署,要求全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实现保民生、保家园、保安全、保运行、保增长、夺丰收的目标。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于12日专门下发紧急通知,对防御旱涝急转危害的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定,有防汛任务的地方,“三万”工作队全部转为抗洪救灾工作队,协助基层做好工作。省委、省政府的环环相扣部署,强化了抗洪救灾组织领导。
根据洪涝危害严重程度,经赵斌副省长同意,省防指于15日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赵斌副省长三次主持应急会商会,具体研究部署应对旱涝急转危害,和房县堰塞湖险情处置;省防指还坚持每天业务应急会商,具体安排险情处置、洪水调度、巡查布防、抢排渍涝等方面的工作。重灾的咸宁市启动了防汛二级应急响应,市党政领导坐镇指挥,四大家领导全部在一线帮助工作;通城县启动了防汛最高规格的一级应急响应,举全县之力抗御严重暴雨洪水。潜江、天门等市和神农架林区启动了防汛四级应急响应,加强暴雨洪水应对工作。黄石、鄂州等市防汛责任人全部进岗到位,实行包保责任,加强了一线抗洪救灾指挥力量。出现水库、湖泊、河流汛情的咸宁、黄石、鄂州、天门、潜江、恩施等市州,还启动了专项防汛应急预案,加强日常管理、加密巡查、有效防范,保证了有力有序有效应对旱涝急转危害。
省防指成员单位紧扣职责,落实任务,形成了抗洪救灾合力。省军区司令员汪金玉亲率工作组连夜赶赴通城县指挥部队抗洪救灾;武警湖北总队杨波总队长全程指挥救援行动。通过启动军民联防、警民联防机制共调集部队、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6300余人、出动车辆129台、冲锋舟94艘,共计转移群众2.05万人,还完成了数十处加固堤坝的应急抢险任务。财政部门及时调拨资金,支持抗洪救灾;气象部门发布准确预警信息,为防汛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交通部门对运送防汛物资器材的车辆,免收路桥费,提供了快捷运行服务;民政部门对避险转移的27.6万人中,需要临时安置的16.2万人,保证了基本生活需求,维护了灾区稳定;农业部门指导灾后扶苗洗苗,推进改种补种;国土部门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减轻了滑坡损失;电力部门合理调度,保证了抗洪抢险和抢排渍涝用电;卫生部门及时派出小分队,开展巡医问诊,没有发生疫病流行;水利部门加强洪水监测、发布预警、指导抢险除险。
遭强降雨袭击,通城五里镇治全小二型水库在6月10日出现漫坝险情,洪水冲刷坝体断面近三分之一,加剧漫坝危险。在漫坝即溃坝,特别是坝体已经严重受损的十分严峻形势面前,一位64岁的村民,及时发现、及时报告险情,指挥人员在第一时间进岗到位,转移下游受威胁群众300余人,组织劳力开挖溢洪道,库水位迅速下降,当日9时库水位降至坝顶1米以下,基本控制了险情。为加大安全度汛保障度,在省防指工作组具体指导下,当地对治全水库大坝被冲毁的外坡实施培土碾压,恢复了大坝原有断面。加派专人,对水库实行24小时现场值守,以便发现隐患,实施处置。当前全省小型水库专管人员和中型以上水库管理单位,加密了大坝、溢洪道、输水管三大关键部位巡查,没有一处险情恶化,保证了水库安全。
各级防指加强水利工程设施的调度,全省大部分水库都参与拦蓄洪水,发挥了拦洪滞洪的作用;对超汛限水位的水库,依规重点调度,平稳泄洪,截至20日累计下泄2.1亿立方米,水库削峰80%,充分发挥了错峰削峰作用,保护了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城乡生活生产秩序、交通干线安全。坚持田湖统筹、先田后湖、等高截流的原则,沿江滨湖地区及时开启涵闸310座自排、调度骨干泵站21处、94台,累计排水入江2.3亿立方米,有效遏制了洪湖、梁子湖、汈汊湖、斧头湖水位上涨势头,减轻了近70万亩农田渍涝威胁。武汉市面对强度超过排涝标准一倍的大暴雨,开启骨干泵站,累计抢排3290万立方米渍水入江,保证了中心城区88个渍水点在短时间内畅通。
重灾的咸宁市,抓紧水毁修复保民生,取得了较快进展。电力部门抢修受损线路96条、恢复用户15.7万人,其中通城县城区全部恢复通电,部分偏远山区的用电正在抓紧恢复中。交通部门出动人员1115人次,清理塌方2.6万立方米、恢复桥涵9座、护坡1800立方米。电信部门保证了灾区通信全部恢复。水利部门重点对治全水库实施了溢洪道扩挖、对右坝冲刷处护坡夯实,完成了坝体修复;按照应急与谋远相结合的原则,对潘河7处漫溢毁堤段,抓紧堵口复堤,完成土方4000多立方米,溃口全部复堤,为迎战下一轮洪水提供了基础保障。各受灾地方,对投工投劳的水毁修复项目,还采取了一事一议的办法,积极做好引导工作,正在组织实施恢复中。
十堰、襄阳、随州3市党政主要领导,一方面高度警惕防范旱涝急转危害,一方面坚持将抗旱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襄阳枣阳市加大抗旱攻坚力度,投入近300万元,通过架机提水入前池,保证石台寺泵站开机提水,使15万亩中稻抢插有水可灌。目前旱区仍有12.6万干部群众坚持抗大旱,开启固定泵站219处,临时架机985台提水,调度142座水库放水,通过人力及工程措施,抗灌农田191.2万亩,占受旱的65.2%,全部解决32.8万人、9.3万亩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 三、成功处置堰塞湖险情
6月14日16时40分,十堰房县上龛乡二荒村二组平渡河右岸因雨发生山体滑坡,致6人失踪,并造成堰塞湖。该滑坡体约15万立方米,堵塞了进入堵河支流平渡河的河道,形成底宽70米、顶宽100米、高40米、厚50米左右的堰塞体,堰塞湖长500米、宽100米、容量约200万立方米,直接威胁沿岸房县、竹山县2000多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堰塞湖之大在湖北防洪史上没有记载,就全国来讲,除了四川地震影响形成的堰塞湖外,其他的堰塞湖也没有房县堰塞湖大,而且气象预报入梅第三场降雨将影响堰塞湖,形势一度十分严峻。
截至19日,二荒村几天时间内累计降雨51.2毫米,随时威胁堰塞湖险情处置。在不利形势面前,前线指挥部通过组织分批段实施三次爆破和人工扩挖,堰塞体左岸形成了20多米宽的泄流过水通道。截至20日,堰塞湖上游入湖流量1.98立方米每秒,出流2.6立方米每秒,出大于入,水位降至653.92米,并继续缓落。目前降雨停止,库容减至115万立方米。在没有强降雨的情况下,堰塞湖险情基本可控。受威胁的2000多名群众在全部临时转移到安全地带后,已于20日先后安全返回家中。据省防汛部门介绍,成功处置房县堰塞湖险情,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经验。
得益于强化一线指挥力量。李鸿忠书记、王国生省长直接抓堰塞湖险情处置,一般情况半天掌握一次,重要情况随时掌握;赵斌副省长亲任省堰塞湖处置领导小组组长,主持会商,具体安排整合应急资源工作。在堰塞湖出现降雨的紧急关头,李鸿忠书记、王国生省长和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春明,副省长赵斌,省政府秘书长傅德辉等领导于17日赶赴房县,强化一线指挥。十堰市和房县主要领导始终在一线挂帅,具体组织指挥群众转移、优化方案、抢险除险等方面的工作。
得益于各方面的配合支援。省军区组织的勘察、爆破作业组及时赶赴现场,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民兵组成突击队克服艰难险阻,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了抢险通道。水利部、长江委及水利、国土部门的多路专家,汇聚现场,认真察勘,优化排险方案。气象部门成立了堰塞湖气象服务领导小组,派出专家组具体开展气象服务,编发平渡河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专题预报14期,为适时决策提供了依据。通信部门提供了村通电话、移动电话、卫星电话、应急通信车,保证了现场正常通信。电力部门保证了及时供电。民政部门对转移的群众,全力进行妥善安置,保证了基本生活需求,维护了稳定。
得益于突击队员艰辛努力。始终坚守一线承担爆破、排险任务的246名突击队员,餐风露宿,成功实施了三次分批段安全爆破和疏挖扩流,将堰塞湖抢险除险的方案付诸实施。省水文局派出曾参与处置四川堰塞湖险情的优秀技术员,赶赴现场,设置水标尺杆,抢测入流出流、抢测堰塞湖水位,准确实测数据,为处置方案的优化、爆破点的确立、爆破时机的选择,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此外,多路媒体记者,深入现场采访,向社会提供了准确的险情、排险信息,把握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也满足了大众知情权的需要。
四、继续攻坚的工作安排
当前正值梅雨关键期、长江主汛期,虽然大江大河大湖大库水势总体平稳,但天有不测风云,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新一轮暴雨洪水随时可能发生,已出现的湖泊、水库、河流的汛情还可能趋重发生,暴雨洪涝灾害还可能加重。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一步将紧紧围绕保民生、保家园、保安全、保运行、保增长、夺丰收的目标,着力抓好应对水旱灾害的工作。
抓好预测预报。针对梅雨期、主汛期,天气复杂多变,水旱交替、旱涝急转的灾害性天气随时可能发生的实际。要求继续抓好暴雨天气、江河湖库水位监测,搞好研判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为实施调度、渍涝抢排、巡查布防、避险保安,争取时间。
抓好查险除险。按照规范,组织好巡堤巡坝查险,特别是对水库的大坝、溢洪道、输水管要作为重点,反复查,通过抓好日常的徒步巡查,保证做到有险必查、有险必除,以工程设施安全,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抓好四小安全。高强度、大范围、危害重的暴雨,对四小安全危害极大。督促各地重点加强中小水库防汛、中小河流防洪、中小在建水电站管理、小区域滑坡防御避险,确保安全度汛。特别是要求抓好中小河流防洪,从前段情况看,中小河流因漫溢造成的损失比较大,应该强化防汛责任、强化防守措施,务求保安全,减少损失。
抓好科学调度。针对一些地方湖满库满、有的农田受渍情况,进一步加强水库调泄、泵站设施满开抢排的调度,遏制湖库水位上升势头,减轻或避免渍涝损失。统筹好水多与水少的矛盾,处理超额洪水时,应考虑干旱用水需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要求严格执行规范,既不允许违规弃水,也不允许违规超蓄。通过科学合理控泄,留住有用的水,抢排稳泄多余的水,为梅雨之后可能出现的干旱,提供有效水源。
抓好抗御多灾。要求准确研判形势,做到科学防控,根据不同水旱态势,及时启动应对水旱灾害的应急响应,增强应对多灾的有力有序有效性,做到有汛防汛、有涝排涝、有旱抗旱,力夺防汛抗旱双胜利。对实施临时安置的人员,应始终保证有饭吃、有衣穿、有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医,确保一方稳定。
抓好组织领导。要求重灾地方将防汛作为工作重点,及时启动防汛应急响应,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科学防控、有序应对。各地各部门防汛指挥长、防汛责任人应进岗履职、及时解决防汛抗灾中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水库出险、中小河流过峰、群众避险的关键时刻,防汛责任人要在第一时间赴现场指挥。防指成员单位应对口落实工作任务,全力支持抗洪抢险。严格实行问责制,加强督查,严肃防汛纪律,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