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5月16日讯(通讯员 孙又欣 李凯 何少斌)去年秋末以来,易涝易旱的湖北省持续遭受干旱困扰,荆楚大地上正在开展一场抗旱攻坚、力保丰收的艰苦鏖战。
愈演愈烈的十年来最重大旱。去年10月下旬至今年5月中旬的200多天里,湖北省降雨持续偏少,66个县市雨量为有历史纪录近60年以来同期最少,占县市总数的65%,形成极值性的少雨天气。湖北的干旱,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10月下旬至3月下旬长达5个月之久的秋冬春三季连旱;一个是4月下旬春末延续至今的严重干旱。
降雨严重偏少,气温持续攀高。4月下旬至5月中旬,全省降雨偏少,其中鄂西北、鄂东北累计雨量仅30毫米左右,同比偏少6至9成;江汉平原、鄂东偏少5至8成。在这个时段内,降雨量之少,历史上少见。与此同时全省大部有近半个月的时间气温升至30度左右,致使土壤失墒快,省内所有的17个市、州、林区都出现旱情,来势比较猛。
用水缺口突出,旱情威胁严重。全省库塘仅蓄水105亿立方米左右;洪湖、斧头湖、长湖等主要湖泊水体面积减少,库塘蓄水和主要湖泊水体面积均比历史同期少20%;长江来水持续偏枯,丹江口水库水位更是跌至死水位以下4米左右,连江的荆南四河水位低于历史同期1米左右,以致沿江滨湖地区涵闸自引非常困难。高峰时的5月9日,全省有81个县市出现旱情,占总数的79%,受旱农田1566.6万亩,直接影响早稻抢插、中稻泡田育秧,直接影响棉花移栽、蔬菜成活,直接影响已栽插的早稻、春玉米生长、部分小麦和油菜等作物孕育成熟,直接影响45.3万人、14.2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当前大旱有愈演愈烈趋势。5月8日至10日,省内普降小到中雨,对缓解旱情有利,但随后再现晴热天气,截至5月15日仍有80个县、市、区,1500万亩农田受旱,因旱造成35万人、12.4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旱情严重。目前有412座小型水库、近5000口塘堰干涸,314条山沟河溪断流。
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指挥,历来是战胜干旱灾害的关键所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当前抗旱工作,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时刻关注旱情,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亲自抓抗旱保春播;省委、省政府和省防指先后召开抗旱专题紧急会、全省抗旱保春播电视电话会、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省防指两次紧急会商会,要求旱区以抗旱为中心,科学调度,保人畜饮水、保春播生产、保丰收增收。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省委常委张昌尔和分管副省长赵斌多次分率工作组,赶赴重旱市县检查指导抗旱工作。省防指成员单位派出35个工作组,到重旱区开展抗旱督导。这些环环相扣的措施,强化了抗旱保春播工作的组织领导。
在水利工程设施抗旱标准不高的情况下,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力量,强化应急管理,有序应对大旱。省防指于5月11日启动了抗旱三级应急响应,此前重旱的14个市,先后启动了抗旱三级、四级应急响应,占总数的82%。各旱区将抗旱作为当前农村的中心工作,抗旱指挥人员普遍进岗到位,通过主持形势会商会、抗旱动员会,及时安排当地抗旱保春播工作,并分率工作组赴一线帮助抗旱春播。高峰时全省参加抗旱的干部群众达180.1万人、累计投入抗旱资金6.5亿元,投入设备6.82万台套、机电井4380眼,临时架设泵站8450处,掀起抗旱攻坚高潮。
抗大旱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极强的公益性事业。省防指成员单位紧扣抗旱工作职责,大力支持抗旱减灾,启动应急响应后,防指成员单位将服务抗旱作为部门的工作重心,服从和服务于抗旱保春播工作大局。省军区就部队支援地方抗旱救援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出动现役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3000余人次,疏通沟渠13公里,灌溉农田3000余亩。气象部门发布命令,强化值班、抓好监测预报;水利部门每天会商,优化调配水资源;农业部门实行春播日报制度,加强分类指导;供销部门确保第一时间种子、化肥、农药等基本农资的供应;电力、石油部门保证抗旱春播、双夏抢收用电用油供应。气象部门还在10个市州实施人工增雨,影响面积4.8万平方公里;驻汉空军某部全力支持人工增雨,与气象部门联手,出动飞机开展增雨作业,影响面积4.6万平方公里。各级防指及时调集30支抗旱服务队、近千名从业人员,携带机具设备近2000台套,通过架机抽水、流动灌溉,开展了克难攻坚;山丘岗地的抗旱服务队,及时掘井3000多口,有效解决了一些地方水利死角抗旱保灌难题。
襄阳市防指根据丹江口水库水位将落至死水位以下的趋势,提前预判,开启清泉沟泵站抢引汉江水2.1亿立方米,补湖补库补渠,保证了汉江枯水位后,两百多万亩山坡岗地的灌溉用水需求。孝感市防指先后实施了西水东调、南水北调,计划调水0.5亿立方米,通过水库补水府河、抽汉江水补汉北河,以解决“两河”周边5个县市抗旱春播缺水、城镇安全饮水问题。咸宁市实施湖库联调、河湖联调、江湖联调,搬大水1300万立方米,支持了抗旱保春播。沿江滨湖地区抢引过境客水约1.2亿立方米,使荆江两岸近150万亩农田受益。基层水管单位开启固定泵站1.2万处提水,调度1230座大中型水库放水,高峰日提供抗旱用水8500万立方米。通过人力抗旱、人工增雨抗旱和水利工程设施抗旱,全省已抗灌农田714.5万亩,解决37.3万人、11.6万头大牲畜的临时饮水困难,分别占受旱总数的46%、82.3%、81.7%,有效遏制了干旱蔓延态势、减缓了人畜饮水困难。
当前正值湖北早稻返青、棉苗成活、中稻泡田抢插大量需水的关键时节,抗旱保春播、抗旱保在田作物的克难攻坚节骨眼上,任务十分繁重。各旱区正在紧扣目标攻坚。一是保饮水。出现因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的地方,要求把临时解决饮水难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整合各方力量,拉水送水,帮助解决饮水困难。二是保抢插。针对我省中稻面积多达2200万亩,抗灌抢插任务重、时间紧的实际,我们要求全力保抢插保面积,努力做到不空田。三是保灌溉。对需水的在田作物,我们要求千方百计保灌溉、强田管,努力保证已栽种的作物能正常生长。四是保改种。对需要改种补种的田块,加强技术指导,保证所需种子供应,抓好抢墒、造墒补种工作,通过及时的改种补种减少干旱损失。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