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4月2日讯 (记者 董英)4月2日,记者从黑龙江省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黑龙江省紧紧围绕“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构建功能完备的防洪除涝防灾减灾和水安全保障体系”的要求,坚持早谋划早安排早启动,全面部署2018年防汛抗旱工作。会议提出八项要求:
一是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各地要理顺体制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及时调整充实各级防汛抗旱负责人和组成人员,及时核报并公示重要防洪工程、重点防洪城市的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切实将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贯穿到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防汛责任落实全覆盖。尤其要加强农村、林区、矿区、城乡结合部等薄弱环节的灾害防范,打通责任制落实“最后一公里”。要加大对责任人特别是新任领导的培训力度,提高决策指挥水平和风险防控处置能力。
二是扎实做好防凌汛、防春汛工作。有防凌任务的地方,特别是沿黑龙江、松花江、嫩江有关市县必须提前做好各项防范准备,加强凌情监测会商,密切监视凌情动态,开江期要开通冰凌视频监测设备,易发凌汛江段要设立监测站点,安排专人巡视、观测。加强开江期涉河人员管理,防止出现人员伤亡事件。要做好莲花水库、大顶子山枢纽等水利工程科学调度,控制下泄流量,减小开江动力。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弯道、浅滩等极易发生冰凌卡塞的黑龙江漠河、塔河等江段,要提前制定好冰凌爆破预案,落实好防凌物资、队伍、应急预案和可能受威胁工程的防护措施。针对中俄黑龙江新建跨江大桥的实际情况,同江市要会同工程建设方,做好防凌汛的分析研判,提前落实防凌方案,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人员、工程安全。
三上切实做好抗春旱、保春种工作。各地要根据旱情发展阶段和特点,提前组织会商,科学预测分析春旱形势,按照制定的抗旱工作方案落实各项措施。要抢建抗旱应急工程,组织旱区继续开展打抗旱井、建小塘坝、筑小拦河坝、挖蓄水池等抗旱行动。抓紧修复水毁灌区建筑物,搞好引水、输水渠道清淤,保证春灌高效畅通。要科学调度松花江、嫩江干支流枢纽工程,保证泡田期、返青期江河高水位运行,沿江市县要做好泵站机电设备维修养护,组织好灌区抢高水位泡田。中小河流自流灌区做好开江预报,提前开闸抢“桃花水”进田。水库灌区要算好水账,前期保证下游泡田用水,后期保证返青用水,大力推行泡田插秧“一茬水”和控制灌溉等节水技术。旱田区提前检修各类抗旱设施,确保机电井、大中型喷灌设备顺利启动,为坐滤水种、增墒播种提供充足水源条件。
四是加快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三江治理、三江平原青龙山灌区、尼尔基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国境界河国土防护二期、绥化市阁山水库、穆棱市奋斗水库、主要支流治理、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高效节水灌溉、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等工程建设。要加强水利工程设施水毁修复力度,倒排工期,集中人力物力,加快施工进度,5月底全面完成修复任务,确保汛期发挥防洪功能。
五是全力抓好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的防范工作。各地要深入排查各类防洪风险和隐患,特别是对水库安全度汛、山洪灾害、中小河流洪水防御、城市防洪排涝的工作进行重点检查,明确检查项目,细化检查细节,确保隐患能够早发现、早处置、早排除。水库要逐库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技术责任制,严格执行经批准的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科学调度,发挥水库的综合减灾效益;小型水库要逐座落实巡查管护人员和管护责任,加强上岗培训,强化汛期值守和巡坝查险,发现险情果断决策、及时抢护。要重点抓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细化转移避险预案,落实应急通信措施,发挥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设施作用,及时组织人员转移,坚决避免群死群伤事件。要加强江河水情监测,汛前集中力量消除河道重点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隐患,并做好河道险工险段备土备料落实巡查抢险队伍等各项防守措施。要细致排查城市防洪排涝薄弱环节,加强城市易涝区风险分析和实时监测,落实地下立交桥、地下空间、低洼地带、地铁等重点部位排涝防护措施,抓实抓好预警发布、人员疏散、交通管制等应急处置工作,全力保障汛期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六是健全完善各类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各地要在系统总结近几年防汛抗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继续完善预案体系,根据需要修订总体预案,细化专项预案。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细化简化应急预案,进一步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建涉水工程、未处理完工的险工险段,要制定临时度汛方案和必要的应急抢险预案,确保度汛安全。水库下游、山洪灾害易发区等防洪重点地段要细化人员紧急转移预案,制定应对超标准洪水和突发性事件的具体措施,防止临危失措。要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特别是加强山洪灾害预案演练,切实提高水旱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
七是强化物资储备和队伍建设。各地要根据防汛工作实际需要,按照“分级负责、分级储备、分级管理”的原则,抓紧核查统计现有物资,协调财政部门,继续加大物资储备投入力度,针对江河洪水、山洪灾害、城市内涝等不同形式的洪水,落实不同重点部位、不同薄弱环节、不同险情所需的抢险物料,排水设施设备,救生器材等,确保品种齐全、数量充足。各地要从队伍、装备和设备、信息化、训练、抢险预案和专家库、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全面提升防汛抗旱应急抢险能力。要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强化平战结合、军地结合、专群结合、防汛抗旱相结合,着力提高基层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各地要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开展应急抢险技术培训、技能竞赛和防汛抢险实战演练,不断提高专业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抢险救灾能力。
八是加强信息报送和新闻宣传工作。要严格防汛抗旱信息报送制度,各级防指领导要亲自过问,加强审核把关,把信息报送和新闻宣传工作与防汛抗旱工作一同计划、部署、落实,规范和细化信息报送程序,畅通市、县、乡信息报送渠道,特别是重大突发险情灾情信息要第一时间上报,并做好后续跟踪报送,保证时效性和准确性,坚决杜绝漏报、瞒报等问题。要重视网络、自媒体等新兴媒体的传播力、冲击力和影响力,健全网络、电视、微信、微博、手机短信等媒介平台,通过正规渠道发出防汛抗旱正面声音,努力减少和杜绝负面舆情的传播。要完善新闻发布机制,健全与主流媒体和现代媒介的沟通联系渠道,在推动社会公众舆论关注点与防汛抗旱工作着力点的结合上狠下功夫,及时准确发布信息,牢牢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