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动冰钻高速运转钻冰孔 郭伟/摄

佳木斯水文站职工破冰测流 郭伟/摄

工作人员将铅鱼放入水中准备开始作业 郭伟/摄
□本报记者 董英 通讯员 杨伟英 于克浩
新春佳节,冰雪覆盖下的佳木斯让爱好滑雪的人们欣喜不已。但对奋战了一夏抗洪的佳木斯水文人来说,寒冬的艰苦更加难以言表。佳木斯地处黑龙江省东部,属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多风雪,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多摄氏度。从站房到观测断面,单程步行要几十分钟,每每完成测流作业,手脚全部冻木,走回站房的几十分钟归途中,彻骨的寒风和滑溜溜的冰面是对水文人的一种极大考验。
佳木斯水文站是松花江干流的最后一个控制站,属国家重点水文站,断面宽528米。冰层厚度从初冬最薄0.4米到深冬的1.5米左右,每次测流时需要打15个冰眼,每个冰眼钻孔需要3人轮流工作20分钟左右,尽管每一次测流都是全站全员出动,可受条件所限,每次测流耗费时间达7~8个小时。今年年初,水文站终于配备了勘测车和专业钻冰机,两者联合应用,使测流过程降至3~4个小时左右,有效降低了测站冰上作业的工作强度。
站在松花江的断面冰层上,寒风无遮无挡地袭来,触到哪里都是冰凉。尽管可以采取一些御寒措施,但还是冷得让人无法忍受。打冰眼,测流,几个小时不停作业,再厚实的衣服也会冻透,加上作业时会有水打湿衣服,嘴唇冻紫,手脚冻麻木也只是个初级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骨头仿佛被冻酥了,身体已经似乎没有冷暖知觉,一切都只是在机械地重复。不仅如此,还常常出现流速仪提出水面后因温度太低结冰、无法工作的意外,水文站职工只能用事先带来的开水化开,来来回回往复作业。
完成测流回到距离断面足有4公里的站房中,没有1~2个小时根本无法缓过来。每一次测流对身心、体力都是一种历练,但整个过程有人叫苦却没人退缩。
长年累月坚守在测流一线的水文人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一方水土平安。当家人齐聚一堂,满怀收获的喜悦庆祝佳节之际,水文人仍在离家离站房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外的一线准时准点完成观测任务,水文人无悔,因为在他们心中,守护是一种责任,奉献是一种美丽。河水川流不止,守护就不会停歇。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14年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