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为有源头活水来
——河南洛宁县新华生物质能公司燃料收储工作纪实

2011-10-25

  中国水利网站讯(通讯员 唐恒恩)2011年10月21日,笔者来到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新华生物质能公司的生物质料场中,只见运输车、送料车、铲车不停穿梭。源源不断的生物质秸杆通过燃烧正推动着两台发电机组高速运转,转换成清洁能源送往四面八方。然而这生动局面的背后,却包含着领导和秸杆收储人员的不懈努力和艰辛。

  秸秆收储遭遇尴尬

  在现代化的今天,建设生物质电厂的技术和设备已被破解,真正困扰生物质电厂正常运行的难题是生物质燃料问题。2009年1月,洛宁新华生物质能发电厂经过全方位的认真准备开始动工。为了确保电厂早日投入运营,建设者从一开始就把生物质收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指派专人负责秸杆资源的调查、研究和收储工作。该项工作得到了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洛宁县委、县政府首先出台文件,把秸杆收储列入各乡镇工作的目标管理。经过艰苦的摸索、宣传和积极工作,在生物质能电厂的周边建立了燃料收储点并培育了近百名的经纪人队伍。此外,为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还专门成立了秸秆收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监督和指导。

  由于当地干部、群众对生物质发电的认识不足,不了解秸秆资源的收集、运输和市场行情,缺乏灵活机动的运行机制,尽管一年内收储人员做了大量工作和努力,各类秸秆收购却不足8万吨,不足一年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尤其在麦收季节,麦秸收储仅为1万吨,当地群众宁可把麦秸扔在田间地头,也不愿运到收储料场。秸秆收储的尴尬,严重影响了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然而,工作人员的艰难探索却为秸秆收储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重整旗鼓,找到出路

  为了破除秸秆收储的种种困难,2011年初,洛宁生物质能公司按照豫西新华水电投资公司的部署,重整旗鼓,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印制宣传画册和材料,在洛宁县周边乡镇、村庄广泛散发和张贴,并从建设低碳经济社会的高度,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进行广泛宣传。其次加强燃料收购部门领导和人员调配,重新完善燃料收储机构,严格分工,各负其责。选精兵调强将,根据个人的特点和专长,将他放在恰当岗位上。三是组织专门力量,由总经理朱朝永亲自带队,奔赴周边县、乡和村镇,甚至跨越省市区界限,查资源、搞调研、定措施、谈合同,实行“近黄远黑”战略(既在附近县乡发展黄色秸秆,在较远的市区发展黑色秸秆),帮助当地群众建立收储网点,制订优惠政策,扶持经纪人。四是加强同地方党委、政府的联系,紧密结合河南省政府秸秆循环利用和禁烧要求,为秸秆综合利用找出路,送方便。6月份,洛阳市农工委召集各县区负责人在豫西新华水电公司召开秸秆循环利用推介会,详细听取了洛宁生物质能公司有关秸秆收购的优惠政策,对秸秆综合利用进行了认真推介,既缓解了政府秸秆禁烧的压力和矛盾,又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为现存的大量黄色秸秆找到了出路。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至2011年6月,一个庞大的燃料收储网络在中原大地初步成型。原燃料部副主任李保国站在一张标有星星点点符号的地图前介绍,在朱朝勇的带领下,我们跑遍了崤山熊耳,黄河南北,在南到南阳、北至安阳,东到开封,西至运城的区域中,先后建立了大大小小近150余个燃料收储网点,近200余人的经纪人队伍奔跑在田间地头和厂区网点上。洛宁生物质能公司总经理朱朝永诙谐地说:“那段时间真把我们的腿跑麻了,跑细了”。

  抓住市场脉搏、尝到甜头

  “在现实社会中,没有利益的驱动,要调动经纪人和群众的积极性恐怕不是明智的。”燃料部主任张大民道出了燃料收购中不是秘密的秘密。

  正是抓住这一点,洛宁生物质能公司认真接受以往的教训,按照市场规律,加强成本核算,以燃值定价,合理制定和完善收购价格体系,把燃料的收购价格定在了一个既能适时上下浮动,又能控制质量、配比,各方都受益的界限内,使农民收入增加,经纪人有钱可赚,企业有利可图。

  在此基础上,公司进一步采取措施,一是制订优厚奖励政策,凡是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燃料数量的经纪人,给予提成奖励,优先扶持收储器械,并适时召开会议,公开兑现承诺,让经纪人进一步尝到甜头。二是建立便民服务机制,专门设立服务人员,24小时提供服务,使送料的人有饭吃,有水喝,有地方休息,犹如到家一样。三是严格燃料收储质量验收,尤其在化验上加强对水分、灰度的检验,尽量做到一车一验。同时实行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对那些质量好、信誉高的送料人实行免检制度。

  合理的价格,优厚的政策,经纪人和当地群众尝到了甜头,积极性空前高涨。

  经纪人乔绪华,这是一个具有经营头脑的山东汉子,在燃料收储中,他南征北战,在安阳、开封、焦作、南阳等地建立货源联系点,运用网络科技手段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调动物流系统利用回程卡车运输燃料,既大量收储了燃料,又有效降低了运输费用。为了确保燃料收储信誉,自己垫付资金100余万元,使运料司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燃料收储量大增。生物质能公司抓住这一典型,立即推广他的成功做法,并公开奖励10万元,进一步提升了经纪人的积极性。

  马店乡乔源村支书邱安龙在看到秸秆收储的宣传材料后,认为这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好消息,于是他启发部分农户,改装手扶拖拉机、农用车50余部,组织劳动力专门在田间收集麦秸和运输。2011年麦收后乔源村仅麦秸收运一项就收入80余万元,最多的一对夫妻竟在一个月内就收入2万元。打破了个别群众黄色秸杆收运不挣钱的说法,在当地乡村竖起了标杆。

  在今年麦收后的日子里,是黄色秸秆收储的大忙季节。司磅员小崔和小张回忆说;“每天都有400到450辆的麦秸车,车队一排就是好几里,我们每天起早贪黑,休息的时间仅有4、5个小时”。

  10月中旬以来,一辆辆装载着木桩、建筑废料等黑色秸秆、燃料的大卡车再一次把收料场门前和道路堵得水泄不通,据收料人员统计,每天燃料收购量从700吨上升到1100余吨。

  燃料部主任哭了

  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如今,源源不断的燃料推动着洛宁生物质能电厂两台机组并机运行,日发电量达到60余万千瓦时。

  看着一辆辆送料的车辆长龙,听着发电机组的嘶鸣,燃料部主任的张大民却眼含热泪,忍不住地哭了。

  他说,今年来不论是各级领导还是基层员工,为燃料收储真是费尽了心机,豫西公司宫迎智总经理多次亲临现场调研。公司总经理朱朝勇走南闯北,编织收储网络,建立网点。员工们恪尽职守,埋头苦干,没有节假日。为了燃料的收储,负责收储的业务员,长期奔走在网点和经纪人之间。为了机组的运转,负责燃料破碎的史现超,带领着一帮弟兄们,连续几天几夜地奋战在现场。还有燃料输送、质量检验、指挥卸车的员工,个个都是蓬头污面,苦挣苦熬地坚守在岗位上……诉说着燃料收储的艰难,领导和员工的不懈付出,张大民一时难以压抑心中的情绪。

  张大民说,目前还有一些烦心的事需要做,那就是由于资金周转困难,收储燃料款一时难于兑现。为了保证燃料收储,他们正在动员员工和经纪人筹备资金度过难关,可这只是权益之计。另外,还有燃料运输经常遭到公路管理部门的罚款,动辄2000或3000元,严重影响了收储工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洛宁新华生物质能公司燃料收储工作经过努力运作,卡在发电机组脖子上的瓶颈被逐步破解,收获的季节还会远吗?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10月25日

唐恒恩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050575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78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