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讯 (通讯员 陈才峰 张贵思 吕培)丽春5月,春风和煦,老沙河威县段水面波光粼粼,时有白鹭飞过,两岸百花斗艳、绿荫成林,景色美不胜收。老沙河威县全段约32公里,是流经威县的一条主要河流。以前,河道干涸、杂草丛生,现在这里已经成了威县的靓丽名片。
老沙河的变化得益于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近年来,威县扎实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通过“节、补、蓄、换、控”五措并举,实现年均压采地下水5967万立方米,创建成为省级节水型社会,形成威梨、沙葡、饲草、瓜菜、奶牛“五个10万”特色产业格局,2021年底全县浅层、深层地下水位同比分别回升0.96米、5.42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为提前完成超采治理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节水优先。实施喷灌、滴灌、小管出流、高标准管灌四类农业节水项目34.88万亩,季节性休耕7.7万亩、旱作雨养项目4.6万亩,推广节水品种、技术21.5万亩。严把用水项目审批关口,工业企业用水计量率达9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15.7吨,今年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0.4%。累计关停取水井1756眼,更换各类节水器具1953个,安装智能远传水表3万块,创建节水载体50个,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下,再生水回用率达30%以上。实施农村节水项目,建成“威县农村供水智慧水务管理平台”,改造61个村供水管网,经验做法荣登水利部红榜。
坚持补水开源。在引调水方面,2021年与邯郸市签订每年不低于6000万立方米的引水协议,实现“五水入威”常态化,全年调引地表水8000万立方米。在地表水利用方面,建成扬水站159座,实施井渠双灌项目11.8万亩、地表水置换项目3万亩。
坚持蓄水固本。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县21条干支渠、255.77公里河道划界确权,大力推进水网、路网、绿网、产业网、旅游网“五网合一”建设,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扩建3个坑塘,修建引水闸涵1座,南北坑塘连接渠1条,建设扬水点4处,新增蓄水能力195万立方米,全县河渠坑塘蓄水能力达2200万立方米。清淤疏浚河渠14条、全长161.93公里,新建改建水闸、桥涵34座,全面恢复河道设计过水能力。
坚持换水保供。2014年自筹资金1.85亿,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地表水厂及县城管网配套工程,并实现当年设计、当年建设、当年使用,县城13万人在全省率先喝上“长江水”。投资1.32亿元,实施农村生活用水水源置换项目,铺设PE输水管道191公里,连接地表水厂和16个乡镇、33个联村供水站,实现了引江水县域全覆盖。争取债券资金5500万元,今年3月份建成并投用南水北调二期地表水厂,新增日供水能力4万立方米,充分满足全县65万人民群众饮水需求。
坚持控水提效。严格用水总量控制,每月准确分解核定用水企业和其他用水户用水指标,严格按照年度用水计划进行管理,并畅通税务、水务信息共享渠道,确保足额征缴水资源税。严格取水许可报批,严格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控制管理制度。严格水位监测管理,建有24眼监测井,实现地下水位实时监测。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2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