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焦磊
“施工速度要加快,要让村里的庄稼用上清凉江水。”日前,在河北省枣强县王常乡仉毛庄村,一处坑塘连通工程正在施工,村党支部书记王应新边看图纸边督促。
仉毛庄村位于清凉江东侧,离江距离不过200米,可村里的2500亩庄稼却只能望江兴叹。“原来的沟渠杂草丛生,清凉江水,只能看却不能用。”王应新说,从前村里相继打了11眼深井,暂时满足农田灌溉需求。可由于近些年地下水水位下降,农民灌溉成本逐年增加。
“一些偏远的地块,之前2个多小时才能浇1亩,灌溉1次光电费就要60到100多元。”村民仉德刚是村里的种粮大户,他承包了80亩耕地,每年的灌溉费用让他苦不堪言。自县里的水系连通工程实施以来,村里组织清理扩挖沟渠,还铺设了与清凉江扬水站相连的管道,部分庄稼“喝”上了江水。仉德刚便是最早受益者,“不仅每年每亩地可节省200元的成本,产量也从每亩400公斤增到了550公斤。”他高兴地说。
枣强县分布有“两河十渠”,总蓄水能力达2600万立方米。然而,运行多年后缺少管护,河道间的连接被割断。2021年,枣强县将“两河十渠”清淤连通和11个乡镇支斗毛渠扩挖工程确定为民生实事项目,并制定了水系连通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实施方案。全县9个乡镇依托既有引调水线路,最大限度实现河湖、沟渠、坑塘互连互通、水源共济,补充地下水资源,压减地下水开采。
“整个项目全长345.34公里,截至目前,整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引蓄水,蓄水能力将提升到5100万立方米。”枣强县水利局水政监察大队队长尹东哲说,水系连通工程既畅通了水系“大动脉”,又疏通了耕地用水的“毛细血管”,不仅有效补给了县农田用水,还有利于压减地下水开采,节省农民浇地费用,助力农民群众增收。
清凉江畔,枣强县大营镇黄路村外,一座水闸雏形显现。这里即将成为全县用水生命线的重要枢纽。通水后,每天有259万立方米江水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输送到5个分支河道并逐步舒展开来,从而彻底盘活全域水系。57个像仉毛庄村一样的村庄被串联在了这条举全县之力打造的“用水生命线”上,切实享受到了江水灌溉。尹东哲说,水系连通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仅可确保全县41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增产,还可减少抽取地下水4000万立方米。
如今,仉毛庄村的3处坑塘扩挖工程即将完工。“坑塘将通过扬水站、沟渠和地下管道与清凉江相连。”王应新说,“重生”后的废弃坑塘,不仅有了蓄水功能,还会让农村的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他们计划硬化坑塘周围路面,为村民提供休闲锻炼的场所。将来,还会利用坑塘发展特色养殖项目。
水系连通,连通的是各条水系,改善的是生态环境,提升的是百姓幸福指数。枣强县近年来在充分保留坑塘原有地貌、水系等自然风貌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水系连通、微地形处理、艺术景观植入等措施,在污水坑塘原址上建起了一个集湿地观光、生态园林于一体的生态公园,绿地率达76.64%。
开挖河槽、扩挖坑塘、疏浚淤堵、建设桥闸……一年多来的全力推进,枣强县域内345.34公里长的河湖、沟渠、坑塘水系全部实现了互连互通、水源共济,“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好生态画卷如今也成了枣强人的幸福背景。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22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