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河桥 资料图片
□本报通讯员 解丽达 刘建斌 杜娟 刘玉静
流水清澈、芦苇摇曳、鱼翔浅底……炎炎夏日,河北廊坊市安次区龙河岸边吸引了不少垂钓爱好者,沿河建起的带状公园也成为廊坊南城百姓健身休闲的打卡地。
就在两年前,龙河还曾因污水下泄、淤积严重等问题,令市民头疼不已。“以前河水浑浊,味道难闻,夏天蚊虫很多,居民都不敢在岸边小广场锻炼。经过治理,河水清了,环境好了,我天天到这里打太极,心情也舒畅了!”德荣帝景小区居民张栋亲身经历了污水治理带来的变化。
治理污水 解城市缺水困局
廊坊市没有水库,水资源短缺。穿城而过的龙河是永定河支流,由北京大兴途经廊坊广阳、安次两区,进入天津界内。
“安次区基本没有水源,龙河汇水主要为上游城市尾水,过去就是一条排污河道,治理起来难度不小。”安次区水利局局长李宝东说,龙河过去的水质为劣Ⅴ类,安次区曾因水质不达标而导致所有涉水建设项目被区域限批。
紧紧围绕全市碧水保卫战和“水十条”任务要求,安次区统筹推进城市、农村、园区及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污染治理,全面改善辖区水环境质量。
“自2018年起,安次区先后启动新、老龙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共修复河道2.5公里,清淤36.8公里,建设湿地23万平方米。”李宝东介绍。
位于安次区落垡镇的龙河人工湿地管理中心,仿佛一个滨水公园,郁郁葱葱的“潜流湿地”里,芦苇、香蒲、千屈菜等水生植物茂密。这并非景观,而是处理污水的核心单元。
“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大自然的生态处理方式,将石、砂土壤、煤渣等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并有选择性地植入植物,当污水流过湿地时,通过植物根系和填料表面的微生物等吸附,去除污染物,从而使水得到净化。”该中心负责人焦新莹介绍,上游的龙河水在这里经过预处理单元、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处理后,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以上标准,今年1至5月保持Ⅱ类标准。该工程成为全省水治理示范工程。
目前,全区55个村街污水得到根本治理,170个村街污水得到有效管控。全区改造无害化厕所5万余个,治理纳污坑塘315个,沿岸村街生产生活污染隐患得到有效清除。
与此同时,安次区抢抓南水北调和白洋淀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生态保护机遇,持续推进补水蓄水、错峰调水,有效利用引江水和再生水向龙河、老龙河、丰收渠、永南干渠等河渠实施生态补水,特别是利用永定河生态补水,蓄积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水量,域内水系实现水量充足、水质清澈。
功能多元 建综合水景观体系
东张务湿地经过多年保护建设已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每年约10万只鸟类在此栖息,包括野鸭、白天鹅等多种国家保护鸟类,每年慕名来观光摄影的游客络绎不绝。
城因水而美,水因城而活。安次区多年来坚持以水为魂,统筹生态、文化、旅游、水利等元素,提升水环境、打造水景观、做足水文章,着力构建“人水和谐、品质独特”的水景观体系。
贯通河渠,完善水系。安次区共有河道3条,区管渠道16条,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挖,过去大部分已干枯,加上沿线临村段倾倒垃圾、挖渠取土,严重影响了输水功能。为解决此问题,安次区全面实施河渠贯通,按照“全面规划、点面结合、综合治理、循序渐进”原则,将完善功能、修复生态、打造水景有机结合,着力构建“良性循环、功能多元”的水生态体系。
沿河植绿,以绿兴景。龙河、老龙河河道内近13万平方米的芦苇、香蒲、水葱等,让昔日的沉寂水面再泛绿波;丰收渠、永南干渠、五干渠等沟渠沿岸,国槐、白蜡、海棠迎风矗立……安次区长年坚持沿河植绿,以绿兴景,使域内19条主要河渠沿岸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绿美河渠在安次大地蔓延。
“太震撼了!就像进入美丽的仙境一般……”每晚,安次高新技术产业园御龙河公园里,缤纷绚丽的音乐喷泉灯光秀都会吸引大批游客。作为安次区以水为魂打造的精品游园节点,御龙河公园成为廊坊市区近来最热闹的景点。
“廊坊地处平原,山水资源相对匮乏,市民太需要这样的自然水景观了!”住在附近社区的居民张燕说,从小在廊坊长大,市区过去没有像样的河湖景观,如今光彩夺目的网红新地标在几年前还是淤堵严重的臭水沟。
御龙河(原半截河)开挖于1971年,属永定河水系,是龙河的一条支脉,纵穿杨税务乡,上游与胜天渠相连,下游汇入龙河,全长4.13公里。其旧有河道堤岸年久失修,部分河道已不成形,泥沙大量淤积。2018年,安次区御龙河环境修复工程项目启动,施工内容包括河道清淤、周边相连坑塘处理、堤坝挡墙建设、两岸广场硬化绿化等。
多年的荒堤变成了后花园,多年的“龙须沟”变成景观河,御龙河公园周边社区村镇居民的居住环境大大改善。
御龙河的变化正是安次生态变化的缩影。清水润城,岸绿景美,安次区正在水生态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20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