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12月24日讯 2014年以来,贵州省遵义市以实施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四在农家 美丽乡村”小康水行动计划以及全面深化水利改革为抓手,进一步加快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工程性缺水问题和水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问题,水利各项工作走在贵州省前列。
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的关键是加快水源工程建设。一年来,遵义市水利投入大幅增长,水利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51.76亿元,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08%,占全省水利年度计划任务200亿元的1/4,比2013年增加13.2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中桥水库、新桥水库、绿竹坝水库等重点骨干水源工程下闸蓄水,新增供水能力2亿立方米。通过大力实施“四在农家 美丽乡村”小康水行动计划,着力解决好水利基础设施向下延伸的问题,全年共建成蓄水池1000余个,新打机井296眼,发展灌溉面积17.96万亩,80.77万农村居民及农村学校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遵义以深化改革促发展,全面推进水务投融资体制改革,全力保障水利建设“三大会战”资金需求。目前,市县已完成了水务投融资平台组建,截至11月,市级融资到位资金12.5亿元,县级融资到位资金7.14亿元,有效的解决了市、县两级地方匹配难的问题,地方配套到位率在全省位列前茅。在水务一体化改革方面迈出新步伐,全市及各县(区、市)水务局组建全部完成,建立统一、高效、协调的涉水事务统一管理体制,实现对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建设、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此外,遵义还进一步加快了水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在中小河流治理中开展生态文明治理实践,并选取湄潭县双林河和洗马河进行试点,恢复改善河流水景观生态系统,达到了“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治理效果。据悉,该市在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工建设了7个(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2015年计划再建设10个(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4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