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讯(通讯员 卢明发)秋冬是最易干旱缺水的季节。往年的这个时候,南宁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等石山区缺水村屯的不少村民就会开始担心:远在几公里外的山泉会因干旱和取水的人太多而缺水,而井水又因矿物质超标而不能饮用。不过,从今年开始,这些受益地方的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了——因为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这一切。截止2011年11月底,南宁市今年又有501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工,37.03万农村人口(包括5万农村学校师生)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南宁市农村仍有173.34万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绝大部分农民靠挖水井或接山泉水等方法解决饮水问题,但受地形和地质条件限制,供水水源、水量、水质的保障程度较低。不少农村人口曾经饱受高氟水、高砷水、咸苦水、污染水等不安全水质困扰。
为贯彻落实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南宁市继续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入民生工程,年度计划实施501项,总投资22998.76万元,计划解决37.0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并且将22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入市政府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和水利等相关部门签订目标。水利部门年初开始积极编制项目计划,5月底自治区下达投资计划后,南宁市就积极开展实施方案和初步设计的编制和审批工作,积极落实了市、县(区)级财政配套资金,加快组织招投标等前期工作。水利部门领导靠前指挥,实行挂点联系制度等方式,经常深入项目工地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倒排施工工期,加派工程技术人员监督检查工作,确保按时完成了37.0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同时,严格要求各地认真贯彻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明确所有工程必须配备净化消毒设施配套,做好水源水、出厂水和末稍水的水质检测、监测工作,合理划定水源保护区和饮水安全工程保护范围,确保工程的长效管理。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