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陈文进
9月24日,渭源县莲峰镇绽坡村飘起蒙蒙细雨。
像往常一样,绽坡村群众程克义拧开龙头,不到一分钟接满一桶水。“以前,我们从村子下面的河沟里担水,来回需要两个多小时。多亏了政府修的供水工程,吃水问题一分钟就能解决”陈克义说。
渭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干旱缺水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饮水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实现农村群众饮水安全有保障,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底线任务之一,也是广大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近年来,渭源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紧盯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任务,以保障农村群众吃上“安全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供水巩固提升工程,使全县农村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规模化水厂让群众饮水不再难
绽坡村属于山坪区,由于群众吃水用水困难,2003年,渭源县实施了绽坡村人饮解困工程。尽管小人饮工程有时存在水源不稳的问题,但是不用再去排队担水,仍然让绽坡村群众欣喜了好一阵子。
2015年,渭源县东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通水,和程克义一样的5.42万人吃上了干净、卫生、稳定的自来水。渭源县人饮总站站长刘华说:“东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石门水库为水源,日供水规模为3921立方米,自来水用水达到14151户。工程通水后使广大农村群众饮水更加稳定。”
渭源县通过采取新建、扩建、改造、配套、联网等措施,进一步补齐了集中供水工程存在的短板弱项,实现了饮水安全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嬗变。截止目前,基本形成了以5处集中供水工程为重点,小型提水工程和人饮解困工程为辅助的供水保障体系,全县累计完成自来水入户7.59万户,全县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6%。
从昔日的“土包子”到如今的“水灵灵”,渭源县农村饮水安全环境持续改善,不仅生动反映了广大农村群众生活生产发生的巨大变化,更折射出了全县脱贫攻坚和实现全面小康的质量和成色。
规范化运行让群众吃上安全水
严格加药操作、定期保养水泵、强化水质监测、常态化巡查水源地……这是渭源县东南部水厂严格按照水厂运行管理规程,全面规范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一幕。
三分靠建,七分靠管。渭源县建立了“专管机构+乡镇水利站+工程管护单位”供水运行管理机制,健全了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服务工作制度,为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渭源县东南部水厂厂长李春景说:“我们在规范水厂运行的基础上,定期开展供水设施巡查,并利用管道计量设施对比流量数据,提升了供水管理效率,使农村供水工程发挥了最大效益。”
据绽坡村村级水管员张明明介绍,镇水利站会定期组织管道维护学习,督促村级水管员每天对村内供水水管线进行巡查,及时发现上报各类问题和故障。镇水利站根据故障情况,及时开展村级管线维修指导服务,并提供维修材料,让广大用水群众享受到便捷的供水服务。
渭源县进一步创新了农村供水管护机制,通过建立“微信服务群”、发放“用水户明白卡”、设立饮水安全公示牌等,全面公示了供水管护责任人、服务电话、监督电话和水价标准等信息,方便了群众反馈用水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真正打通了制约农村饮水安全“最后一米”的问题。
汩汩清泉润民心。如今,渭源县依托建成的农村供水体系,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继续推进工程后续建设管理和改造完善,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服务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