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康贵良 特约记者 陈文进
藉河,发源于甘肃天水市秦州区和甘谷县交界处的龙台山景东梁东麓,东流经天水市城区,至麦积区北道埠峡口汇入渭河,每逢盛夏暴雨发生,裸露地表和沟壑受到暴雨和洪水的严重侵蚀,大量泥沙被水流挟带进入山沟。为了加快藉河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水土流失治理,天水市启动实施了藉河水土保持示范区一、二期项目建设,经过规模化、产业化综合治理开发后,如今的藉河两岸,河面舒展,野鸭嬉戏。建成的天水市藉河风情线已成为市民亲水、爱水和晨练休闲的最佳场所。
天水市按照“梁峁林草戴帽子,荒坡造林系带子,缓坡耕地修台子,耕地建园种果子,‘四旁’植树钉扣子,田间修路织格子,沟道工程穿靴子”的防治模式,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建成了一批观光旅游型、综合开发型、产业示范型、生态修复型、能源清洁型精品示范小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在每个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内,从上到下、从坡到沟分层布设,相互配套、有机结合,建成了以道路为骨架,以坡面梯田、经济林果为主体,以地埂绿化为衬托,以梁峁防护林建设与沟道工程为补充的多功能多目标多层次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和径流开发利用体系。积极探索和实践“修梯田、调结构、兴产业、促增收”的发展模式,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联动、项目带动、利益驱动”的工作思路,加强同发改、财政、国土、扶贫、农综、水利等部门的协作,协调各部门把项目、资金向项目区倾斜。通过集中连片推进机修梯田建设,人均梯田由治理前的0.45亩提高到治理期末的2.25亩,14个乡镇整体实现了梯田化,全面夯实了农业生产基础,为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供了基础保障。
天水市按照藉河示范区项目总体规划确定的林果支柱产业建设目标,重点发展了群众易接受、影响力较大、发展后劲强、产出效益高的名、优、特、新经济林果,建成麦积区北山2万亩优质葡萄产业示范基地、秦州区罗玉沟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2万亩大樱桃示范基地、麦积区南山5万亩优质花牛苹果示范基地、秦州区北山中梁乡到甘谷县白家湾乡的5万亩苹果示范基地,形成了南北两条大的产业示范带,区域内实现了陡坡耕地梯田化、宜林宜草绿色化、产业基地集约化、农业种植高效化、农机道路网络化的生产格局,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已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增长点,区域内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955.82元上升到5829.8元。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06.03平方千米,治理程度达到86.67%,项目区林草覆盖率提高到55.87%,发挥了明显的蓄水保土效益,天水市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藉河示范区项目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第一批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区”。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7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