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城邓村村石屋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点(MBR一体化处理设施)
□特约记者 赵雪峰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事关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长期以来,广东省广州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切入点,努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市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治理,建管并重”的原则,加快推进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结合资源化利用努力探索出了“农污”治理新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了水务力量。
建管并重 成效显著
广州市在设施建设方面坚持“因地制宜、应治尽治、以用为本”的原则,通过在各村建设污水管网(或暗渠)统一将生活污水收集后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就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污水资源化利用(或自然生态消纳)等模式进行生态治污。
截至2022年6月底,全市列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的7224个自然村中,2306个接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3362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1556个通过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实现生态治污。共铺设农污管网8831公里,建成设施站点2489个,污水处理能力达15.3万吨每日。
同时,广州市在设施运维管养方面注重建立长效设施运维管理体机制,形成了市级统筹、区级为主、镇(街)落实、维管单位技术服务、村级参与的农污运维管理体系。
2018年,广州市开发应用广州农污信息系统“PC端+巡检APP”,实现了设施状态、巡检履职、问题整改等管理事务“一目了然”。2022年,镇街和维管单位共巡检20.6万次,镇街和维管单位巡检平均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
通过实施治理,广州市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收集处理,水环境质量显著提高,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打造样板,示范引领
广州市各区因地制宜,探索治理方式,形成了一批独具岭南特色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样板,为各区“十四五”时期的农污提升治理工作提供了可参考可复制的鲜活样板案例。
“以前村里是泥地,污水排出之后到处泥泞不堪,环境非常差。现在污水收集到管网,村里也铺上了水泥地,生活环境大不一样了。”家住增城区派潭镇邓村的李阿姨,对该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成效点赞称道。该村对污水进行统一收集处理,极大改善了村庄环境,为发展乡村文旅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重要基础。
邓村于2011年启动实施农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工程。当前,全村累计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站点4座,铺设污水主管约10.9千米。
下一步,广州市将继续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为推动广州乡村振兴的靓丽“名片”。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2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