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凤思
地处南海之滨的广东省,降雨充沛、水网密布,河道长度超过10万公里,拥有湖泊150多个。
广东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着力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瓶颈,全力筑牢守护高质量发展的水安全屏障。经过多年持续奋斗,基本建成了具备供水、防洪、防潮、排涝、灌溉、发电、航运等功能的水利工程体系。
在广东大地,一座座堤坝守护江河安澜,一条条碧道串起秀美山川,一股股清泉流进百姓心田……
重规划 促发展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洪涝、干旱灾害时有发生等问题,影响广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1年10月,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聚力实施“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开创全省水利工作新局面。
4个月后,广东出台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加快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能力提升、万里碧道、河湖生态保护修复、农村水利保障、智慧水利、水文现代化和水利治理能力提升八大工程为具体抓手;以建设“五纵五横”的水资源配置骨干网、江河安澜的防洪安全网、秀水长清的万里碧道网、优质普惠的农村水利保障网、智能高效的智慧水利网等5张网为施工大纲;以全省水利现代化水平迈进全国第一梯队为目标。
“意见正式实施,为‘十四五’和今后一个时期广东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省水利厅厅长王立新说,“当前,我们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力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把支撑发展的水安全基石筑得更稳更牢。”
保供水 守安澜
在东莞市沙田镇的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B3标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干劲十足。工程计划在2023年年底建成通水。
作为广东“五纵五横”水资源配置骨干网的重要项目,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从西江鲤鱼洲取水,向广州市南沙区、东莞市和深圳市供水,并为香港、番禺、顺德等地区提供应急备用水源,可惠及1140万人。
正在建设的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建设中的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珠中江供水一体化工程,已建成的东深供水工程,是“五纵五横”的水资源配置骨干网中的“五横”。
这“五横”与东江、西江、北江、韩江、鉴江干流等“五纵”,共同构建覆盖广东省16个地级以上市、受益人口超7600万人的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
“五纵五横”的水资源配置骨干网是破解广东水资源供给问题的“关键一招”。这些工程建成后,可基本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广东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
在“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下,广东谋划了总投资8000亿元以上的重大水利项目,其中“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水利投资4000亿元以上。2021年,广东完成水利投资725亿元,居全国首位。今年计划完成投资800亿元以上。
随着韩江高陂水利枢纽下闸蓄水,西江干流治理、潖江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等工程顺利开工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海堤达标加固等工作持续推进,广东防洪“安全网”越织越密,防御灾害风险能力明显提升。
强治理 护生态
广东全面贯彻落实河湖长制,构建起“党政领导、河长主导、部门协同、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统筹、系统治理、齐抓共管”的治水格局;深入开展“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让广东河湖更美”等专项行动,全面消除劣Ⅴ类国考断面,国家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至88.5%;累计完成治理河道1.3万余公里,茅洲河脱胎换骨,昔日“黑龙”练江水质得到根本好转,韩江、东江获评全国“最美家乡河”。
经过持续推进,广东万里碧道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已建成碧道2900公里。纵横交错的碧道,让“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景象随处可见。
评估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水质优于Ⅲ类(含Ⅲ类)河段长度增加232.3公里;黑臭水体全面消除,Ⅴ类和劣Ⅴ类河段长度减少302.5公里,降幅为48%;防洪达标的河段长度增加642公里;生态岸线增加1169公里;慢行道增加2178公里;沿碧道建设1424个旅游景点。
高质量建设万里碧道是广东统筹防洪、治污及生态的创新治水举措,今年也被纳入了2022年“省十件民生实事”重点推进。
“碧道建设集中体现了我们系统治水的成果,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说。现在,各个城市、乡村的碧道已成为当地百姓最喜欢去的地方,也是年轻人喜欢的网红打卡地。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22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