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珠海竹银水库在关键时刻有效确保对澳供水安全

2011-12-05

    

珠海竹银水库

    中国水利网站讯 “今年以来珠海遭遇有史以来最早最强咸潮袭击,而西江上游又无水可调,如果不是竹银水库建成发挥效益,今年根本无法保障澳门供水安全”,珠海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陈泽颖工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

    的确,对澳门供水今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西南地区大旱,西江上游无水可调,2005年以来枯水期一直依赖西江调水压咸解决澳门供水的条件已不存在;咸潮对珠澳供水影响的时间又提早至7月,比往年提前2个月,咸潮的强度在最强时段超过10000度(饮水咸度在250度以下);而广东降雨又严重偏少。面对这三个不利因素的夹击,今年4月19日建成的珠海竹银水库“大显身手”,为珠澳供水系统增加4000多万立方米的调节库容,使原有供水系统调节库容在原基础上增加一倍多。通过省水利厅、珠江防总、省防总和珠海水务部门的科学调度,今冬明春确保对澳门供水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2005年以来的枯水期第一次在没有珠江调水压咸的情况下,能确保对澳供水安全,可以说,竹银水库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背景:咸潮上溯严重影响珠澳供水安全

    翻开广东卫星图片,可见珠海、澳门位于珠江出海口,地势平坦。据珠海市水务建设管理中心总工室主任匡有常介绍,受地形地貌限制,澳门不具备修建大中型水库的条件,淡水资源十分紧缺,98%的淡水资源依靠珠海供应。长期以来,珠澳共用一套水源系统。

    据了解,珠海市的入境水资源量虽然丰沛,但时空分配极不均匀,枯水期入境水资源量不足年水资源量的20%,以致枯水期用水紧张。

    随着人类活动对河口生态影响不断加剧,珠江河口咸潮上溯日趋严重。据珠海市水务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90年代以前,西江磨刀门河道咸潮上溯最远仅到珠海市斗门大桥。90年代以后,咸潮逐年加剧,目前枯水期咸潮上溯范围早已超越珠海市范围进入中山市境内;水厂取水口也不断上移,2006年12月,珠海“西水东调”工程建成通水,将原来的取水口从磨刀门水道下游上移20公里到上游西岸的平岗泵站。而现在取水口——竹洲头泵站又上移10多公里至珠海市与中山市的交界处。也就是说,在咸潮上溯严重的时段,咸潮覆盖珠海所有自来水厂取水口,所有水厂取水泵站都被迫停止运行。此时珠澳供水全靠珠海境内的所有水库的蓄水来维持。

    然而,由于珠海地处珠江出海口,地势比较平坦,有条件修建水库的地方有限,2010年前负责珠澳供水的水库总库容只有6190万立方米,水量调节空间不大,供水保证率低。

    2005年枯水期,由于水库蓄水无法满足珠澳用水需要,为保障春节期间珠澳供水安全,在国家防总的关心下、在贵州和广西等兄弟省(区)的大力支持下,国家防总在珠江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首次实施珠江千里应急调水压咸,通过调度西江上游天生桥、岩滩等水库,采用集中放水甚至弃水的方式,加大各库下泄流量,利用大流量压制咸潮,让珠海能有5~7天的短暂取水时间,满足春节的淡水供应。此次应急调度的水库耗水量达8.5亿立方米,珠海抢抽淡水2000多万立方米。但在整个咸期的其它时间段里,供水的咸度依然超标。此后的每年枯水期,在西江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都进行珠江调水压咸,以确保对珠澳供水安全。

    从2000多公里以外调水压咸,解决珠澳供水问题,是没办法的办法,实属“远水解近喝”的无奈之举,水资源利用率十分低下。首次调水,上游水库放水8.5亿立方米,下游珠海抢抽淡水2000多万立方米,其效率低下显而易见。珠江千里调水压咸,解决珠澳供水问题,显然不是长久之计,急需寻求治本之策。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珠澳供水安全问题,又一次摆在决策者面前。

决策:兴建竹银水源工程增加调节库容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珠澳供水问题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做出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也多次召开珠澳供水安全工作会议,省政府与澳门特区政府在粤澳合作联席会议机制下,专门成立粤澳供水合作专责小组,由省水利厅负责牵头开展有关应对工作。

    为从根本上解决珠澳两地枯水期水资源调配能力与用水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及珠江河口咸潮上溯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珠海、澳门供水安全。水利部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部署珠江水利委员会会同广东省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保障澳门、珠海供水安全的专项规划》,并报经国务院批准。竹银水源工程就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的专项规划所列工程之一,是解决澳门、珠海咸期供水安全的关键工程,被写入《粤澳合作框架协议》。

    2008年12月4日上午,珠海市竹银水源工程动工暨第三条供澳原水管通水庆典仪式在珠海举行。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水利部部长陈雷,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共同启动项目。

    竹银水源工程位于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珠江三角洲磨刀门水道右岸,由新建竹银水库、扩建月坑水库以及连接隧洞、泵站、输水管道等组成。工程水库总库容4333万立方米,工程设计供水保障率97%,设计水平年为2020年,概算总投资9.56亿元。工程项目于2007年11月29日完成勘测设计单位的招标,并陆续完成了并陆续完成了大坝地质地震安全评价报告、环境影响报告、水资源论证报告等18项目专题报告的编制工作,2008年10月14日可研报告获得了省发展改革委的批复。工程将于2008年12月开工建设,并计划于2010年底完工。

    工程建成后,可为澳门、珠海东区供水系统增加4011万立方米调节库容,比现状6190万立方米增加了65%,澳门和珠海东区供水系统调节库容增加一倍多,对提高供水系统调咸蓄淡能力、改善供水水质、保障澳门、珠海供水的安全和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为推进工程建设,省水利厅专门成立竹银水库建设督导组,厅主要领导定期率队赴工程施工现场督导检查,现场协调解决施工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有效促进工程建设。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珠海竹银水源工程顺利建成,2011年4月19日,该工程竣工仪式在珠海竹银水库举行。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出席仪式,水利部部长陈雷出席仪式并致辞,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宣布工程竣工。这标志着澳门和珠海地区将告别咸潮威胁的历史。陈雷强调,竹银水库水源工程管理单位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健全管理体制,加强运行管理,切实管好用好这一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生命线工程,确保工程运行安全和持久发挥效益。

成效:解除咸潮对珠澳供水威胁确保供水安全 

    12月2日,记者登上竹银水库,只见库面波光粼粼、水体清澈湛蓝。

    竹银水库建成后,珠海市今年恰好遇上有史以来最早最强咸潮,广东降雨严重偏少、以及西南大旱,西江无水可调的极端不利情况。然而在极端不利情况下,珠澳供水并未受到任何影响,竹银水库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功不可没。

    据陈泽颖介绍,珠海市今年遭遇有史以来最早最强咸潮袭击,从7月开始,珠海广昌等取水泵站就受咸潮影响,比往年提前2个月,咸潮强度在最强时段超过10000度,水厂取水泵站被迫间歇性运行。

    而今年西江上游的贵州、云南、广西等西南地区又出现大旱,西江来水大幅减少。据省防总资料显示,8月上旬,西江高要站平均流量较同期减少84%。8月9日西江梧州水文站日均最小流量仅为2000立方米/秒,打破1941年以来7、8月历史同期最枯记录。至8月26日8时,西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天生桥一级电站、龙滩电站、百色水库的有效蓄水总量为15.6亿立方米,仅为近五年同期平均值91.62亿立方米的17.0%。尚不足电网调峰所需下限30亿立方米的蓄水量,通过珠江水量调度来解决今年珠澳供水受咸潮影响问题的条件已基本不存在。

    同时,今年广东境内降雨也严重偏少,省防总的资料显示,1~10月全省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比常年偏少22%。

    面对诸多不利因素,省水利厅、珠江防总、省防总和珠海水务部门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充分利用刚建成的竹银水库所增加的调节库容,科学调配水资源。省防总多次召开保障珠澳供水安全专题会商及协调会,分析研判降雨及西江来水形势,协调指导各方做好水库蓄水保水工作,以满足珠澳供水需要。

    据陈泽颖介绍,为确保对澳供水安全,他们制定了科学的运行管理制度,对水厂取水口实施实时监控,只要西江水咸度达标,取水口泵站就开机抽水,一方面为水厂提供原水,另一方面为水库补水回蓄,直到水库水满为止。当西江水咸度超标,取水口泵站就停机,此时通过水库为水厂提供原水。通过这一运行模式,尽可能优先使用江河水,少用或不用水库水,通过水库调节,提高供水保证率。

    竹银水库投入运行后,水库的调节能力大幅提升,供水保证率也显著提高。目前,竹银水库已蓄水2741万立方米,加上其他水库的蓄水,全市比去年同期增加3000多万立方米的调节水量,按近年最不利条件演算,可以确保今冬明春澳门的供水安全。自今年咸期以来,对澳供水一切正常,质优量足,供水的咸度度均在80度以下,绝大多数在20度左右。

    据珠海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公共关系部主任张广龙介绍,目前珠海已建成以江水为主、多点取水、接力输水、水库调节、江库连通、库库连通的供水系统,竹银水库的建成,增加了4000多万立方米的调节库容,将有效提高供水系统调咸蓄淡能力和供水保证率、改善供水水质、保障澳门、珠海供水的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泓清水惠珠澳,涓涓清流入万家。随着竹银水库的投入运行,珠澳两地群众的生活一定更加美好。

粤水轩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78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