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凯平水图 田晓峰 画(文章作者提供)
□林立谨
平水溪是浙江苍南一条典型的山区性河道,自福建省福鼎市分水关村发源,向东流向浙江省内,而后与右侧松山、左侧木寨山的坑涧以及小沿溪、仙堂溪汇合,在桥墩镇后隆村注入横阳支江,全长9.07公里。其上游山高坡陡,河道比降大,支流呈树枝状汇入干流。中下游是人口、经济聚集的平原,地势平坦低洼、河道比降平缓,宣泄洪水能力差,极易发生洪涝灾害。
源出浙闽分水关
笔者日前探寻平水溪源头,看到源头之水自分水关防御墙墙根迸出,墙的这边是浙江,墙的那边是福建。由于源头之水东西分流,各入一省,含义独特,所以各朝代方志都会着重记上一笔。明代弘治《温州府志》记载:“分水山……与松山连,泉发岭上,东西分派,以限闽浙……自福建来者,困于陟岭,至此山下,地名平水,始通舟楫,以达前(钱)仓”。民国《平阳县志》有类似的描述:“分水山……与松山相连,泉出陇上,东西分流,以限闽浙。五代吴越战守于此。其岭曰分水岭,水名平水溪……山腰凹处为关,曰分水关”。更有文人墨客,路过分水关,见一水分二省,有感而吟诗作赋。南宋绍兴进士黄公度在分水关留诗云:“呜咽泉流万仞峰,断肠从此各西东。谁知不作多时别,依旧相逢沧海中”。清代“盘江逋客”路过分水关同样吟诗一首:“一道泉分两道泉,层层松栝翠参天。鹧鸪声里山无数,合向谁家草阁眠”。
分水关作为浙、闽两省关隘,苍南、福鼎、泰顺三县通衢,既是商贸要道,也是封建割据的天险。发生在平水溪发源地的第一场战事,当是明代《弘治温州府志》记载的南朝陈后主至德元年(583年),丰州(福州)刺史章大宝反叛,率兵攻打分水岭,永嘉内史毛喜遣兵御之。
而据清代乾隆《温州府志》及光绪《泰顺分疆录》等文献记载,发生在分水关的最悲壮的一场战争,应该算是宋景炎二年(1277年),元军南下,瑞安、平阳失守,宋行军司马陈自中随秀王赵与檡入闽,提兵拒守分水关,阻击南侵元军十余日,守关将士的血顺水流染红了平水溪。
此后几百年间,分水关更是战事不断,平水溪见证了历史兴衰。
得名治水古圣贤
平水溪干流水源虽在福建省,但河道全线在浙江省苍南县桥墩镇境内,流经的区域古名“平水里”,因而得名平水溪。“平水”二字含“平治水土”之义,据明代史学家宋濂所撰《温州横山仁济庙碑》及相关历史文献记载:西晋时期,古温州地区隶属临海郡,有永宁、安固、横阳三邑,地皆濒海,海潮涨到之处皆为盐碱之地,而无法耕种,加上“飓风海溢”、洪水旱涝等自然灾害频发,百姓靠天吃饭,生存艰难,以致地广人稀。
太熙元年(290年),横阳邑民周凯,从京城洛阳游历归来,面对故土落后的生活环境,对比“太康之治”的繁华帝都,他萌生了治理开发古温州沿海平原的雄心壮志。经过细心踏勘、积极谋划,周凯向邑长提出治洪、治潮、治涝的建议,得到邑长的大力支持,于是率领百姓展开治水。先民们连接土埭,建成海塘,以阻挡海潮侵蚀;挖土筑塘,新开塘河,以引导洪水归槽;疏凿壅塞,导江入海,以排泄内陆涝渍。周凯率领的这一场治水,持续十年之久,终使平原地区逐渐适合人类耕种栖息,于是人口聚居逐渐增多,经济活动逐渐频繁,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从而奠定了古温州地区从临海郡析出,单独设立永嘉郡的地理和经济基础。明代弘治《温州府志》这样描述:“瓯郡三江,曰永宁江,曰安固江,曰横阳江,自汉有之。濒江为三监,至晋横山周公乃疏凿而通之。于是潮汐有节,境土始辟,生齿日蕃,遂改邑为郡焉”。
至永康元年(300年),又一场“飓风海溢”袭击古温州沿海。面对海水倒灌,家园沦陷,周凯奋起抗击,最终英勇赴难。为纪念他“平治水土”的功绩,邑长命名他的故里叫“平水”,即现在的苍南县桥墩镇,平水溪也因此而得名。而平水溪沿岸至今留存着周凯古墓遗址,千年来百姓祭拜不断。
通闽水路起止点
明代弘治《温州府志》记载:“……自福建来者……至此山下,地名平水,始通舟楫,以达前(钱)仓。”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平水溪是古代钱仓(浙江属地)经分水关至桐山(福建属地)水路的起止点。
古代浙江经分水关进入福建的路有两条,一条是陆路,一条则是水路。水路自平阳钱仓乘船,经横阳江南港(今称横阳支江)候潮而上,到达上游平水溪上岸,然后登山过分水关。这样的乘舟行进线路至少持续到清代后期。而后,随着地势的变化,《苍南县水利志》写道:“建国前,横阳支江与鳌江直通,东海潮汐到达桥墩平水溪口,从鳌江候潮乘船可直达灵溪”。这一记载,说明了民国期间,潮水虽然还能涨到桥墩平水溪口,但乘船只能到达灵溪。
如今,我们只能在古人的诗词中感受古平水溪宽阔的水面,优美的景观。宋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知海盐县、朝奉郎林仰,由闽及浙,翻越重重山岭至分水关,正值夜雨初晴,晨烟缭绕,乡野之中充满蓬勃的生机。他忽然看到山下平水溪有渡口,可假舟楫前行,一路的辛苦顿时无存,脚步便不由自主地轻快起来,喜悦之情涌上心头,欣然写下了《松山》一诗:“梯尽瓯闽万叠山,山中喜见浙中天。好抛灵运崎岖屐,直上林宗散诞船。旷野夜收桑柘雨,平湖晓浸芰荷烟。宦游惯作东吴客,相望何人立水边。”诗人眼中的平水溪水面开阔犹如湖泊,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遐想。
近年来,水利部门对平水溪开展了小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治理,防洪排涝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有力保障了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铺开,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平水溪的历史典故、人文遗迹, 推动水利、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平水溪必将成为平安的河、健康的河、宜居的河、富民的河,百姓心中的幸福河。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21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