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王炯其
午后,迎着冬日的暖阳,漫步在重庆璧山区三合镇沙坤井生态湿地公园,幽静的绿道、清新的空气,令人陶醉。这个独具特色的生态湿地公园是三合镇打造的美丽乡村风景线之一,亦是该镇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山水田园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
三合镇地处璧山南部,幅员面积约40平方公里,生态产业以茶叶、花椒、苗木、蔬菜等为主,被誉为“茶叶之乡”。
早些年,三合镇因山高土贫,降雨多发,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该镇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以水为脉,通过大力发展以茶叶种植为重点的水保生态产业,既治理水土流失等灾害,又壮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以茶叶种植为抓手,做大做强生态绿色文章。该镇深度挖掘“茶”文化,打造二郎大山坪生态绿色茶廊,成功举办两届“梨花·春茶”乡村文化月活动,吸引10余万游客前来打卡,以生态为最美底色的美丽乡村建设走上蓬勃发展的快车道。
置身于三合茶叶基地,标准化生态茶园一望无边。近年来,三合镇立足建设“万亩标准化茶叶基地”,不断推动茶叶产业向标准化栽植、规模化发展,目前,该镇已发展茶叶种植面积1.2万余亩,年产值近4000万元。
在此基础上,着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产业,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鼓励村民发展茶叶、花椒、水果等生态产业,新种植“黄金芽”“福选9号”茶叶,种植“大雅”“ 爱媛”优质水果,新发展优质水果1575亩、新品种茶叶1100亩、花椒2867亩。
为了解决好各种面源污染问题,该镇通过建设农村生态湿地的办法,以此吸附和消纳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和提升水环境质量。
在石龙桥生态湿地,只见冬日里湿地依然一派生机盎然,湿地内种有广玉兰、佛顶桂、再力花、睡莲等多达27种水生植物,为附近村民休闲提供了一片生态绿地美景。近年来,该镇
共建成生态400余亩,栽植河库水生植物约85万株,消纳了全镇70%莲藕田、花椒地等农村面源污染。
除了打造标准化茶园和建设生态湿地外,今年以来,三合镇狠抓生态环境治理,完成159口山坪塘、117口养鱼池污染源排查整治,养殖场整治达标29家、关停2家,完成率100%。大力实施坡坎崖立体绿化,开展见缝插绿、还绿于民工作,打造人居环境示范线2条、示范点1个,完成国土绿化三年行动,加快村庄绿化、庭院美化,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二郎村、石龙桥村被评为“市级绿色示范村”。
如今的三合,一幅幅精彩的幸福民生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一首首动人的生态乐章正在悠扬奏起。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1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