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8月14日讯 (特约记者 王炯其)在重庆璧山区,随着农村饮水工程的实施,过去望天吃水的家庭现在都用上了自来水。近年来,该区又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村民们实现了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升级转变。
这两天,该区有30个运行20多年的小型自来水厂巩固提升工程陆续完工投入使用,工程将原来制水、过滤、消毒、管网等供水设施更新换代,引入了智能检测系统,实现了从水源到用户的全环节水质监测监控,改造升级之后,自来水厂的供水保证率、供水达标率显著提升。
河边镇自来水厂巩固提升工程完工投入运行两个月来,水质、水量一直比较稳定,解决了当地2万多群众饮用水不稳定的问题。据用水户张梅介绍,提升工程完工后,像当前八月大热的天,我们一家5口人做饭、洗衣、洗澡等用水都有了保障,再也没有出现过停水的情况了。
作为农村饮水困难地区之一,过去10来年,该区投入资金2亿多元,新建水厂8座,改造延伸供水管网520余公里,解决了32万人吃水难的问题。然而,一些边远村社由于供水设施不完善,管网线路长、漏损大,导致供水水质不达标,供水不及时的问题时有发生。
正兴镇大面坡村1组村民巫传英深有感受,她家离水厂有3公里远,供水管网长,跑漏水多,家里每月没用多少水,但水费交得不少。巫传英说,自从水厂上个月水厂改造完工后,现在好多了,水质好了、水量足了、水价也降下来了。
2018年初,该区全面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对100多座水厂、小型供水工程进行改扩建,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两年多过去了,如今该区的饮水安全、饮水条件得到全面改善,有了安全、稳定、充沛的供水,群众的生活习惯也在悄然改变,不少村民还在自家的院子里载满了鲜花,房前屋后大变样。
要想喝上放心水,璧山区从供水源头抓起。全面实施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治理和提升工程,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已全部达标。
据该区同心水库负责人谢友华介绍:以前我们管理水库只负责安全运行和防洪调度等工作,现在我们还要对库里面水体的水质负责,要通过库区排查截流污染源、库岸栽种水质涵养生态林、建设隔离带、库内栽种水生植物等方式保证我们的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
不光建得好,还要管得好。今年48岁的沈道中当上了大路街道团坝村的用水专管员,他每个月要从区水质监测站取回水厂的水质检测报告,再张贴到村委会门前,供村民监督,除了监督水质,沈道中还要每个月对全村的自来水管网进行巡查,避免跑、冒、漏、滴,让饮水工程发挥最大效益。
“作为村里的水管员,我的职责就是负责水质的巡护和管网的巡护,管网的巡护主要是看有没有人为损坏管网的行为,平时水质的巡护主要是看水的色泽度,看水是不是浑浊的,我每月至少要巡查4次以上”。沈道中说。
近年来,该区通过开展一系列水质治理提升工程,目前,全区农村供水保证率达98%,自来水普及率达95%,供水水质达标率达93%,最关键的是群众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
据该区水利发展中心主任赵小燕介绍,从“饮水解困”到“饮水安全”,从“工程建设”到“长效运行”,从“喝上水”到喝上“平价水、放心水”,我们的饮水工程实现了从“面的覆盖”迈向了“质的提升”,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接下来我们还要要动态监测、动态管理,发现一处问题清零解决一处,确保工程建得好、群众长受益。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