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8月5日讯(特约记者 王炯其)8月4日,重庆璧山区印发了《重庆市璧山区全面推行河长制主要任务分解(修订)》的通知,通知明确重点从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执法监管等六方面扎实推进河长制工作。
一是加强水资源保护。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强化政府责任,严格考核评估和监督。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防止不合理新增取水,切实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持节水优先,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加快实施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坚决遏制用水浪费。推动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全面下降,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加快城区建成区内城市绿化喷灌、滴灌等城镇生活节水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农业节水技术改造。严格水功能区管理监督,璧南河、璧北河、梅江河水功能区水质达到国家、市级考核要求。落实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等制度。通过加强巡、督查,视频监控等手段切实监管入河库排污口。
二是加强河库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夯实河库管理保护基础工作,开展河库调查,完善河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体系,公布河库名录,依法划定河库管理范围,设立界碑、界牌。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严格实施河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严格执行河库水域岸线准入和负面清单制度;完善部门联合审查机制,严格执行涉河建设项目审查审批制度,切实强化岸线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确保全区水域面积只增不减,自然岸线保有率控制在80%以上。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全面实施河道采砂规划,严格执行禁采区、禁采期规定,保障河势稳定。开展河道“清四乱”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河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建立问题台帐,发现一处,清理一处,销号一处,探索建立河道管理保护长效机制。
三是加强水污染防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围绕河流水污染防治目标和任务,统筹水上、岸上污染防控与治理,完善入河库排污管控机制和考核体系。区域内3条主要河流及重要支流总体达到河流水环境功能类别要求。加强水污染综合防治,严格治理工矿企业污染,全区工业企业实现稳定达标排放。持续推进城市生活污水治理,提高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严格治理镇街生活污染,提高镇街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严格整治水库养鱼问题,全面解除承包合同,推动水库水质达标工作。严格整治山坪塘养鱼问题,全面解除承包合同,推动山坪塘水质达标工作。加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全区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率。全面关停饮用水源地1000米、非饮用水源地500米范围内1亩以上的养鱼池并恢复原有水土功能;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推进城镇污水管网改造,加强水污染综合防治,开展入河库排污口专项整治(试点)工作,监督指导医疗机构安全处置医疗废物和医疗废水。
四是加强水环境治理。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按照水环境功能区确定各类水体的水质保护目标,采取专项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确保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区3条主要河流和1个国家考核断面达到考核要求,其它河流水质只能变好,不能变坏。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开展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加强河库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水环境治理网格化建设,建立健全水环境风险评估排查、预警预报与响应机制。定期评估沿河库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环境和健康风险,落实防控措施;评估现有化学物质环境和健康风险,对高风险化学品生产、使用进行严格限制,并逐步替代。整治农村水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农村聚居点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有效衔接,因地制宜治理农村分散污水,鼓励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以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整治农村生活环境,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
五是加强水生态修复。推进河库生态修复和保护。禁止侵占自然河库水源涵养空间。在河流、水库、山坪塘岸线及水体采取种植水生植物等方式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对饮用水源地1000米、非饮用水源地500米范围内关停的原养鱼池水体采取恢复耕作层或转产等方式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禁止侵占自然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强化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加大河库源头区、水源涵养区、生态敏感区、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力度,对重要自然生态保护区实行更严格的保护制度。协调推进河库生态屏障及重要支流造林绿化建设和后期管护工作,加快河库生态保护带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推动示范河湖建设工作,打造河畅、水清、坡绿、岸美的典型样板,发挥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扎实推进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稳步实施退田还库还湿。恢复河库自然修复功能。扎实推进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稳步实施退田还库还湿。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加快推进河库连通工程,恢复河库水系的自然连通。持续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推进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建立落实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压实水污染防治责任。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综合整治,完善水土保护监测网络,建设生态清洁型小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维护河库生态环境。科学制定河库管理运行方案,保证河流基本生态流量。加快推进璧山市级试点海绵城区建设,初步形成完善的城区生态保护、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排水防涝及初期雨水污染治理等 “四大体系”。流动编制“一河一策”,项目化、事项化、清单化推进实施。积极稳妥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坚持以防为主、统筹兼顾、防汛抗旱两手抓的方针,做到早谋划、早部署、四落实,以水库、河道、山洪灾害、防洪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水毁设施、水文测量设施设备修复为重点,落实水旱灾害防御措施,加强水文监测预警预报,全面提高防洪抗灾能力,确保在设计防洪标准内,主要江河堤防不决口,重点水库不垮坝,应对超标准洪水有准备、有预案,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城乡生活供水安全。
六是加强执法监管。完善河库管理保护机制,加大河库管理保护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明晰河库综合管理执法体制。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实行河库动态监管。建立河库日常监管巡查制度。整合、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开展区内3条区级河流及重要支流的断面水质监测工作。落实河库管理保护执法监管责任主体、人员、设备和经费。严厉打击涉河库违法行为。建设河道管理保护机制,坚决查处违法建房、违法采砂、违法侵占水域岸线等涉河违法活动,恢复河库水域岸线生态功能,确保行洪畅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坚决查处涉河库违法排污行为。坚决查处违法水产养殖、非法捕捞等涉河违法活动。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