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重庆璧山区:建生态湿地 助河流水质提升
 
分享到:
2020-02-21

  □特约记者 王炯其

  河流蜿蜒,湖库密布,水光潋滟,河湖库岸绿草青青,鱼塘、畦地、小溪星罗棋布……日前,笔者在重庆璧山区观音塘湿地公园看到,这里的生态湿地美景令人眼前一亮,500余亩的湿地中,水生植物覆盖了300余亩,岸上植物、水生植物种类繁多,达到800余种,尤其是水下森林景观艳丽夺目,让人心旷神怡……

  这只是该区通过生态湿地建设展现美丽河湖的一个缩影。“通过水岸共治,大量建设生态湿地,清澈的水流入河库改善了区域水环境。”璧山区生态河长办分管负责人、区水利局副局长刘铁介绍,该区前些年在城区建设了大量的湿地工程,对净化水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了向农村推广,自2019年以来,在青杠街道、七塘镇、河边镇等6个镇街开展了生态湿地建设试点工作,治理类型分为河道治理型、塘库治理型、沟渠治理型和田块治理型,栽植的水生植物主要有睡莲、水生美人蕉等10余个品种,目前已消纳了2000余亩因种养殖业造成的水体污染。

  “湿地是珍贵的生态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功能,它能有效调节大气组成部分,补充地下水含量,防止土壤沙化,更有助于减缓水流速度。而当含有杂质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湿地更能起到过滤排毒的作用,将水流中的杂质沉淀下来,进而净化水体,消减污染。”据刘铁介绍,近年来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升,水质污染问题也不断凸显,“针对这样的情况,璧山区进行的生态湿地建设,就是旨在通过大量建设湿地,充分发挥其水体净化作用,进一步治理工业、商业以及农业面源污染。”

  目前,璧山区已在城区建有30多个面积达100亩以上的生态湿地,水质改善十分显著,预计今年将在农村建设推广5000亩生态湿地。刘铁介绍,主要是通过三条治理链协同并进,达到改善水体系统效果的:“河道、湖库、沟渠治理链主要通过在河道、湖库、沟渠中栽植水生植物,让湿地降解污水流经河道、湖库、沟渠时带来的污染物,从而净化水质。在田块治理链中,则是通过将污水引入湿地,通过湿地的沉淀、吸附、分解等作用来改善水质。”

  此外,璧山区还建立了完善的生态湿地周围河流水质监测系统,实时观测水中氮、磷的含量,即时调整措施,解决水体问题。

  据了解,通过生态湿地建设,该区河湖水质得到明显提升,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璧北河、梅江河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璧南河两河口国控断面稳定达Ⅳ类水质。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2月21日

王炯其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重庆璧山区:力保供水 防控疫情
重庆涪陵区双江水库:疫情防控先行 实现安全度汛
新兴全力以赴驰援防疫一线
重庆璧山区:强化供水水质监测工作 抗疫保饮水
重庆观景口水库输水线路1号有压隧洞贯通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