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5月26日讯 日前,重庆开县政府制定出台农村水利设施管护办法,明确乡镇街道的主体责任和受益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管护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设施的功用和效能,确保每处水利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一是锁定目标任务。根据全县水利现状调查,将群众筹资积极性高、受益面大、管理机制健全的92条渠堰、63口塘库池、35处提灌站农村小型水利设施,83公里大型灌区渠道、26公里中型灌区渠道,114座小(二)型水库作为全年重点水利设施管护目标任务。
二是明确筹资渠道。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管理”的原则,明确由“一事一议”筹资和政府补助相结合解决管护资金。对重点管护项目,县里通过考核的形式“以奖代补”予以安排。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补贴资金在县审定标准内的实际投资量执行;大中型灌区渠道管护补贴资金按渠道横断面计算和实际考核结果执行(2平方米以上每年每公里6000元、1.5-2平方米每年每公里5000元、1-1.5平方每年每公里4000元以内),小(二)型水库管护补贴资金按每口8000元补贴(其中管护经费6000元,维修养护经费2000元)。
三是落实管护人员。小(二)型水库管护就近选拔一名责任心强、身体健康、热爱水利事业、年龄18-60周岁的男性。实行一人一库,严禁以包代管,受益乡镇街道与管护人员签订水库管理承包责任书,并在水库大坝处予以公示。乡镇街道与灌区渠道所在村签订渠道管护责任书,落实管护人员及责任,专司其职管护辖区内渠道。
四是督导管护质量。县上成立了以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水利设施管护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督导责任落实和管护质量。各乡镇街道分别成立管护办公室,加强对项目管护的巡查和整治工程质量的监督。县有关部门加强技术指导,与乡镇街道协作配合开展跟踪监督和检查验收,检查结果报县政府通报,作为拨付补贴资金的依据。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