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刘波 王东霞)由北京市水文总站组织编写的《北京市水生态健康等级指示物种(2021版)》近日发布,筛选出15种本地水生生物物种作为北京市水生态健康等级的指示生物。同时推出了《一条河流的演替——北京市水生态健康等级指示物种科普版》,向公众普及水生态知识。
2020年以来,北京市水文总站会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相关研究团队,按照全生命周期在本地、生态位适中、代表性强、数量丰富、可见活体、亲和度高、喜闻乐见等筛查原则,最终选取鱼类、贝类、虾类进行指示性物种筛查。经过对指示性物种专项调查及水生态监测数据汇总分析,依据物种在不同水体中的相对丰度分布格局、耐污值法、物种指示值法等筛查方法,筛选出15种物种作为北京市水生态健康等级的指示生物。
其中,健康等级指示物种6种,即宽鳍鱲、中华青鳉、马口鱼、翘嘴红鲌、鳑鲏、中华新米虾;亚健康等级指示物种7种,即
棒花鱼、麦穗鱼、鲤、鲇、纹沼螺、铜锈环棱螺;不健康等级指示物种2种,即泥鳅、鲫。当水体有这些物种且可长期健康存活时,依次判断该水体的健康等级。
水生态健康等级指示物种的筛查,补充和优化了北京市水生态监测的现有综合评价技术体系,满足了不同认知层面人群对水生态质量的评判需求,提高市民保水护水的参与度。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22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