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晨
青通河发源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九华山麓,是长江支流,被青阳、大通两地人民亲切称为“母亲河”。
今年4月,一艘采砂船在青通河上侧翻,一旦燃油舱油料大量泄漏,将给这条美丽的河流带来“创伤”。安徽省池州市检察机关闻讯而动,发挥河湖长制平台、“府检联动”机制作用,与河长办、交通运输局等部门联合行动,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部门联动,查清事实
“位于贵池、青阳与铜陵三地交界处的青通河将军滩水域,一艘采砂船因搁浅而侧翻,船舱油箱内机油、柴油已有零星外溢,如不快速处置,可能发生进一步扩散,造成水体污染,破坏渔业资源。”4月12日上午,池州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凌训红,收到一条来自青阳县检察院的案件线索。
由于采砂船侧翻点并不在青阳县境内,青阳县检察院没有管辖权。根据池州检察机关一体化办案工作办法和公益诉讼线索移送机制,青阳县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蒋景俊,及时将这一情况上报至池州市检察院。
得益于“府检联动”工作机制,凌训红获悉线索后第一时间联系了池州市河长办。市河长办、市检察院、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工作人员当天共同前往青通河将军滩水域查看。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侧翻的船舶已有约1/3船体在水面之下,隐约可见船体周边的水面上漂浮着薄薄的油花。由于侧翻地点靠近主航道,相关部门已在船体附近设置了警示标识。
这艘采砂船的船主是谁?为何搁浅倾倒在这个水域?打捞船只面临哪些困难?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工作人员道出了“苦衷”——原来这艘采砂船是铜陵市公安局水警支队办理的一起刑事案件的扣押物,此前正常停靠在水面,因枯水期青通河水位回落,船只发生侧翻,进而产生了油料污染风险。在得知情况后,市交通运输局执法支队已经函告该水警支队,但因前段时间铜陵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水警支队一时无法组织力量打捞此船。
区域协同,发力处置
汛期将至,侧翻的采砂船不但影响航道安全、行洪安全,且可能因水位上涨、油箱进水,引发机油、柴油更大面积外泄,影响整片水域水质安全,并对水生生物生存构成威胁。
一面是财物涉案程序未结,一面是公共利益面临风险,且事情关联异地,涉及行政监管和刑事司法。怎样破局?如何合理合法尽快解决问题?
市河长办与市检察院工作人员协商后决定“两手抓”。一是抓当下、防污染,由池州市检察院进行公益诉讼立案审查,并与本地相关行政部门磋商,先采取一定防范性措施,防止油污扩散,再督促并配合铜陵市公安局水警支队打捞该船。二是找源头、促打捞。由池州市检察院将案件及相关证据移送至铜陵市检察院,商请由铜陵市检察院向铜陵市公安局发检察建议书,提醒和跟进督促公安机关及时打捞、处置。
在铜陵市检察院向铜陵市公安局发出检察建议书后,池州市河长办与市检察院工作人员再次前往事发水域。此时侧翻船体周边已经围上了一层厚厚的吸油布,防止油污扩散。在现场的池州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工作人员介绍,铜陵水警支队已委托打捞公司打捞采砂船。
5月7日,侧翻的采砂船被拖移到岸边,油品未发生进一步泄漏,此前水面上的油花也被吸油布吸附。青通河将军滩水域污染险情基本解除。
“检察官与我们一起厘清问题缘由,找准解决思路,发挥部门优势,将线索移送给铜陵市检察院,从而顺利办理了这个牵涉两地、较为复杂的案件。”池州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案例充分彰显了部门联动“1+1>2”的效果。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22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