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11月27日讯 (通讯员 范明 宣金祥 胡斌)初冬时节,皖东大地已有几分萧瑟的寒意,笔者走进安徽省天长市天长街道长亭村,一派自然的美丽乡风依旧扑面而来,这里家家户户院落干净、整洁、敞亮, 沟、渠、塘、坝等小微水体犹如人体的毛细血管,布置合理、流动顺畅有序。近日,来长亭村的“取经”者纷至沓来,其小微水体治理的“长亭模式”,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皖东水乡天长,是水资源大市(县级),境内有7河3湖11座市管水库以及600多处小微水体。年初以来,该市着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民生工程建设,编制出台了《天长市村管小微水体名录》,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治水”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机、有效结合起来。年初,该市选定地处高邮湖西岸的天长街道长亭村作为村管“小微水体”示范创建片区。按照“三池一湿地”模式,每户农家将厕所用水、厨房用水、洗涤用水通过三级化粪池、隔油池收集处理后流入人工湿地,再通过湿地层层自然净化后输入渠、沟、塘等小微水系。
笔者掀开村民张开宝家的三级化粪池盖,真切地感觉到过滤一次水就清一分。“出户后,街道农业农村管理站通过疏挖、清淤、连通等方法将片区小微水系连通流动,并在沟渠分段设置小型生物净化池,以‘流水不腐’多次净化的方式,将家家户户的废水再次汇入生态净化池塘。”天长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经科学规范检测,经过三道大关后流入高邮湖支流白塔河的水质可达到或优于地表Ⅲ类水标准。”
在长亭村成功片区入口,笔者看到蓝色的村管小微水体片区河长公示牌很是醒目,从村干部到每家每户都是塘、渠、沟清洁的具体负责人。与此同时,片区还为每家每户建立了“堆沤池”,果皮、厨余等湿垃圾可实现100%生物循环利用,片区垃圾减量超过50%。
据天长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长亭模式”正在该市农村有计划地陆续推广,其以源头治污、定期治淤、铁腕治违、生态治水、精准治脏营造了“沟顺、渠畅、塘清、坝净、湖美”的优美水生态,从根本上提升和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为皖东地区治理小微水体提供了借鉴样本。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9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