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2月24日讯(通讯员 李玉山)2018年是安徽省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项目的开局之年,为扎实做好项目建设工作,天长市早谋划早部署,确保开好头,起好步。
一是科学规划,分片实施。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科学编制了《安徽省天长市农田水利专项规划(2018-2022年)》,明确实施小型水源工程、渠系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农田排水工程和圩区洼地防洪排涝工程等五类工程项目,覆盖全市15个镇(街道)151个行政村,计划总投资10.9亿元,治理总面积103万亩,按轻重缓急,分年分片实施。
二是及时对接,明确任务。及时对接省市水利主管部门,确定年度建设任务,便于项目早行动。同时加强水利与财政、国土、农业等部门间的对接,了解并掌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千亿斤粮食生产等项目中水利工程的安排情况,充分整合支农涉水项目。2018年度计划治理面积15.79万亩,其中统筹整合项目5.16万亩,专项资金项目10.63万亩,年度计划投资1.79亿元。
三是加强宣传,政策引导。利用春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时机,采用挂拉横幅、电子显示屏展示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营造浓厚水利宣传氛围。宣传水利设施建设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筑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水生态安全屏障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新一轮水利建设的相关政策,积极调动受益主体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四是完善机制,加强管护。落实“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在工程实施前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方式和经费来源,完善水利工程管护机制。进一步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各类小型水利工程的管护形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推行专业化、物业化管护,扶持引导种田大户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护小型水利工程。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