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赵德斌
10月22日上午8时,安徽庐江县万山镇廿埠村“民间河长”时其志和往常一样,带着手套、雨鞋、垃圾钳和塑料袋,开始了新一天的巡河。
在时其志负责的舒庐干渠“承包”段,他一路仔细查看。“这样的巡查,一天至少两次。”时其志说道,“一路走走看看,遇到塑料袋、落叶之类的,我就穿着雨鞋下去捡;有些自己不能处理的,就联系保洁员过来打捞……这些都是顺手的事。”时其志说,最让他难忘的,就是大雨过后,干渠水面上到处都是垃圾和枯枝,数量多得吓人,往往要忙一整天,累得满头大汗,才将河道清理干净。
“其志,又来巡河啊。”几位附近的村民边晨练边主动和他打了声招呼。一位村民告诉笔者:“老时工作很敬业,很认真,多亏他,河面比以往干净多了。”
“舒庐干渠美了,这个秋天都多了几分春意。”时其志的话语中充满自豪。
“以前沿岸村庄居住的农户把干渠当作垃圾桶。自从有了河长,河水清多了,村民也不再往这里倒垃圾了。”路过的村民张晏乐开心地告诉笔者。
往东走了400多米,时其志发现边坡上有个塑料袋,赶紧用火钳捡进了垃圾袋。一只矿泉水瓶甚至一片纸屑,都逃不出他的“法眼”。时其志说,刚开始巡河时,一趟下来垃圾能装两三袋。这两年逐渐少了,“有时候半袋都装不满”。
下午4时,他又准时到舒庐干渠“上班”,巡河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时其志笑言,自己已被这条干渠“绑架”,可就是不想“脱身”。
在干渠岸边,村民张晏霞正在洗菜。“以前是先在河里洗掉泥巴,回家再用自来水认真清洗。现在在河里就能把菜洗干净了。”提起河长制带来的变化,她边把装菜的塑料袋收集起来,边对笔者说。
村民时宗贵正在万岗桥桥头钓鱼,他说:“曾经垃圾遍布,现在水清澈了,小鱼小虾都回来了,来这里钓鱼的人越来越多。”
“最难得的是观念的改变。当初村干部发垃圾桶,有村民不要,说丢河里方便。”时其志感慨,“现在只要看到有人往水里丢垃圾,马上就会有人站出来阻止。”
村支书张后胜介绍,目前全村已配备26名“民间河长”,他们既是河道“警长”“保安”,又是河道“保姆”“医生”,承包辖区大小河段,实行“包河治水”,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护网格,实现了对区域内河流的“无缝覆盖”。
“昔日垃圾无人问,如今河流有人管”,成了廿埠村实施河长制的真实写照。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17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