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陶丽琴 唐瑾 范智
眼下长江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已进入主汛期,芜湖县东湖泵站技改工程也已进入尾声。通过对机泵设备扩容改造,东湖泵站的排涝功率从620千瓦提升到880千瓦,抽排流量从10立方米每秒增加到13.5立方米每秒。这使得该县水务局局长汪火树对这一区域今年迎战大洪水有了更足的底气。
“这里去年7月发生大洪水,东湖泵站的水排不出去,差一点就守不住了。”汪火树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在紧急关头,县里采取在泵站外围加围堰的方式,用了整整1天时间,抢筑起一条80米长、1.5米高的围堰,才使东湖泵站转危为安。洪水过后,东湖泵站技改工程纳入安徽省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计划。
2016年主汛期,安徽省长江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遭遇了仅次于1954年的大洪水,暴露出了水利建设中的短板,特别是中小河流防洪标准偏低、城乡排涝能力不足、沿江湖泊防洪排水不畅、小型水库病险隐患较多等问题比较突出。
洪水冲出来的惨痛现实,坚定了安徽省委、省政府彻底治理水患的决心。省委书记李锦斌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规划引领,补齐工作短板。概括起来就是实行“一规四补”。“一规”就是抓紧制定新一轮水利工程规划;“四补”就是补齐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城乡排涝设施、湖泊防洪综合治理等四个方面短板。省长李国英指出,推进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实际上已成为一场“开卷考试”。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把问题一个一个理清楚、一个一个解决掉。
此后,《安徽省加快灾后水利水毁修复与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三年行动方案》(简称《三年行动方案》)出台,推进灾后水利建设,加快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提升防汛减灾能力,成为全省上下的一致行动。
补齐短板
一天都不能等 一天都不能拖
早在2016年7月,抗洪抢险尚处于关键时期,安徽省水利厅就着手组织编制《三年行动方案》。随后,相关水利工程的方案设计、项目报批、征地拆迁、工程招标、资金筹措、建设施工等工作迅速展开。省委、省政府要求,一天都不能等,一天都不能拖,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推进、大力推进。这一切为的是今后汛期江河安澜、群众安全。
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年行动方案》从“建重于防、防重于抢、抢重于救”的防灾减灾理念出发,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灾区,补齐短板,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加快实施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建设性治理项目,着力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据了解,《三年行动方案》确定了2047个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工程项目,估算总投资342.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82.5亿元、省级投资66.2亿元、市县投资94.2亿元。
毫无疑问,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仅涉及巨额资金,还有大量的组织实施工作。能不能在这场“开卷考试”中交出一份合格答卷,是对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水利等相关部门执政为民的检验。
5月11—12日,李国英赴宣城、芜湖,检查指导去年特大洪涝灾害以后水阳江、青弋江、漳河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情况,通过查阅施工日志、监理日志,深入了解工程质量监理过程,要求严格落实各项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工程经得起洪水和历史检验。他还要求当地针对突出短板,科学化、精细化推进工程建设,高度重视建设细节,确保水利工程薄弱环节得到全面有效治理。
“去年7月以来,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灾后水利建设。李国英省长听取省水利厅关于《三年行动方案》的工作汇报,提出了‘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建重于防,防重于抢,抢重于救’的建设原则。省政府及时召开全省加快灾后水利水毁修复与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电视电话会议,李国英作动员讲话,对灾后水毁修复和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提出具体了要求。”省水利厅负责人介绍。
省政府成立了省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各地也陆续成立灾后水利建设领导协调机构,形成了政府主导、党政齐抓的工作格局,为加快灾后水利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高位推动,使得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水利等相关部门的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转化成加快水利薄弱环节的强大力量,形成了从工程体系上主动防治水患的超前意识,也必将逐步扭转以往洪水来临被动应对、被动抗灾的局面。
挂图作战
咬定目标一刻都不放松
“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要把三年的时间周期安排好,每年干什么,三年干成什么样,都要精准到节点。”这是曾为水利专家的李国英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此,省水利厅编制了具体的项目清单,明确了建设内容、工程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是一场重大战役,为按时高效地实现既定的目标,省水利厅采取挂图作战的方式,精准发力,从而推动《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
挂图作战,即明确工程招标、资金拨付、开工时间等关键节点,对建设任务实行节点控制。省水利厅编印了重点易涝区排涝能力建设、主要支流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布置图和工程实施进度图,促使各地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朝着既定目标一往无前。
“省水利厅制定了《安徽省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项目安排表》,对列入《三年行动方案》的工程,按照精确到每条河流、每个湖泊、每座水库、每处区域排涝设施的要求,建档立卡,细化任务,明确时限,实化方案,以利于精准调度、强化管理、有序推进。”省水利厅规划计划处科长陈昌质介绍。
省水利厅还制定了项目建设任务责任表,建立了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层层分解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拉紧责任链条,做到各项建设任务均明确到单位,落实到人头,确保每一项工程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盯。
据了解,省水利厅作为行业管理组织实施部门,设立了加快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综合协调办公室,强化协调指导服务。通过不定期召开调度会议,督促各地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实行周报和半月报制度,定期向各市政府通报进展情况,加大督导检查、现场调度、抽样检查力度,组织开展了5次督导检查,派出38个检查组,巡回指导,跟踪督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类提出办理清单,采用“一事一单”的方式进行督办。
此外,省水利厅还研究制定了《安徽省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项目考核办法》,从前期工作、“四制”管理、质量安全、资金进度、工程验收等方面,设立25项评价指标。通过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健全评价机制,严格兑现“先建后补”的奖补政策,规范验收行为,确保完工一项、验收一项、发挥效益一项。
省水利厅负责人表示:挂图作战,显示的正是安徽省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即以目标倒逼进度,以时间倒逼程序,以督查倒逼落实,进而监督和检验工作成效。
汛情考验
去年出险的地方决不能再出险
“防汛抢险是‘闭卷考试’,大水过后大干水利是‘开卷考试’,都是必答题。这次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对芜湖县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机遇,防洪体系薄弱的程度将得到缓解。”作为水务局局长的汪火树充满期待。
去年频频出险的芜湖县保太圩新昌段赶在汛前修葺一新,方格草坪固土护坡,二级平台填塘固基,堤顶宽度由4~5米加宽到6米。望着既结实又美观的大堤,该县陶辛镇党委组织委员章荣强告诉记者:“去年汛期一直胆战心惊,生怕大水冲毁圩堤。今年汛前把堤修好了,心里踏实多了。”
宣城市宣州区双桥联圩在去年大水中多处漫溃,有1/3的保护范围受到影响,七八千人转移安置。灾后19.8公里堤防列入建设范围,包括堤防加固、护坡护岸、防渗处理、拆除重建穿堤涵闸及修建堤顶防汛道路等,5月底完成土方加培。“今年的目标就是确保遇到去年那么大的洪水时堤防工程不再出问题。”双桥联圩水利工程管理处主任张为家自信地说。
“去年出险的地方今年决不能再出险。”这是记者在安徽采访时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一场大水让安徽省各级党委、政府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与其让洪水造成损失,不如弥补水利欠账,保一方平安就是最大的政绩。但巨大的资金投入却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难题。
省水利厅负责人介绍说:“水利薄弱环节建设主要还是发挥公共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省级财政每年预安排15%的配套资金用于项目启动,预留5%的资金实行先建后补。省水利厅与省农发行、省农行分别签订400亿元、30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和备忘录,扩大专项建设基金、中长期专项过桥贷款、抵押补充贷款规模和范围,各金融机构新增水利建设贷款199.8亿元。”
郎溪县灾后重点实施了钟桥河第一联合圩下段和老郎川河第一联合圩下部防洪工程、城西排涝泵站扩建工程、桥东圩排涝泵站新建工程等4个项目,总投资1.35亿元,今年汛期均可发挥效益。“地方配套资金除财政加大投入外,还通过农发行过桥贷款项目争取到灾后建设资金3亿元,保证了灾后水利建设如期开展。”县水务局副局长席青松介绍说。
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哪怕缓建或少建其他项目,也要优先保证用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这也是“去年出险的地方今年不再出险的前提条件”。
主汛期已至,这场防灾减灾的大考也即将得到检验。随着安徽省委、省政府“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这一决策逐步实施落地,管控滔滔洪水、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终将变为现实。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17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