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芍陂(安丰塘)一角
中国水利网站12月5日讯 (通讯员 叶超 熊文田)12月2日,由安徽省淮南师范学院、寿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芍陂(安丰塘)历史文化研讨会在寿县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芍陂(安丰塘)的历史文化。
芍陂(安丰塘)位于寿县城南约35公里处,始建于春秋楚庄王时期(前601—前593),是具有2600多年历史的大型陂塘蓄水灌溉工程,被称为“中国灌溉工程‘鼻祖’”。芍陂的兴建,推动了淮河中游农业发展,使该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产粮区,历史上芍陂灌溉面积最多时曾达“万顷”。现在,芍陂被纳入淠史杭灌区,灌溉寿县67万余亩农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是可持续农业灌溉工程的典范。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们现场考察了芍陂(安丰塘),并围绕芍陂(安丰塘)的灌溉、保护、文化、价值等方面,展开研讨。其中,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陈业新教授的主题发言为《明清时期芍陂水利工程堙废与治理梳陈》,华南师范大学陈立柱教授的主题发言为《孙叔敖出生年与名字推考》,阜阳师范学院吴海涛教授的主题发言为《历史时期淮河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水利事业的兴废》,中国水利科学院周波高工的主题发言为《关于安丰塘得名的历史考证》,皖西学院黄克顺副教授的主题发言为《试论安丰塘传说及其水利文化蕴涵》,安徽师范大学秦宗才教授的主题发言为《水利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意利用》,寿县文物局李凤鑫的主题发言为《刍议芍陂的价值、保护与利用》,淮南师范学院李松副教授的主题发言为《芍陂研究的三个视角》。
通过研讨交流,专家们更加聚焦芍陂(安丰塘)历史地位的研究。大家一致认为,芍陂不仅是中国农业水利发展史上的瑰宝,也是世界灌溉工程的重要遗产。并充分肯定了芍陂的当代价值,拓宽了对芍陂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专家们表示,将进一步推进芍陂历史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推进芍陂研究与宣传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推进芍陂研究与地方发展的紧密结合。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6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