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7月30日讯 近年来,安徽省庐江县抓住列入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的机遇,广开资金筹集渠道,保证地方配套资金,实行国家、集体、种粮大户、新型农村经营组织“四轮驱动”,累计投入资金2亿元,合力推动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
7月29日,庐江县郭河现代农业示范区里,连片数百亩的葡萄和西瓜长势良好,充满生机。“今年主汛期已发生5次较大降雨过程,但基本没受到影响;要是往年,早已是一片汪洋了。”园区主任高一军说,今年5月初竣工的园区“小农水”工程,在防汛排涝中立了大功。
庐江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农业农村发展的生命线。在目前财政投入政策缺位、农民积极性不足的条件下,该县在“小农水”建设中,千方百计确保足额配齐地方配套资金,发挥好扶持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形成农田水利建设的管护合力。
农田水利投融资问题,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庐江县在明确政府主导的前提下,探索解决“资金由谁来投”的问题。对各类小型水利工程项目,按照“政府统筹、规划引领、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投其资、各计其功”的原则,做到多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形成整体合力。县财政每年投入小型水利改造提升资金2000多万元,计提涉水项目工程管护经费100万元,并设立100万元考核奖励资金,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建设管护的积极性。
在足额配齐地方配套资金的同时,庐江县搭建水务融资平台,累计融资3亿元,拓宽了融资渠道。同时,以财政奖补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办水利,支持受益主体自主建设。凡能由村集体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实施的小型水利工程,让农民自己做主、自行选择、自主建设,水利和项目主管部门负责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和资金管理,对验收合格的给予奖补。
庐江万山镇万金山村自主实施了4口当家塘扩挖、1000米河道清淤,以及3公里引水灌溉渠道、7座挡水坝等小型水利工程。该村每年从村集体1000多亩山场收入中支出5万元,统一管护,探索出“以山养水、以水润山”的管水模式。
针对境内丘陵、圩区并存的实际,庐江县按照不同类型的小型水利工程特点,探索建立多样化管护模式。如巢湖岸边的盛桥镇,按照排灌站、排灌区划分,委托各圩口堤管会与排灌站签约托管;丘陵部分村实行用水队委会“一把锹”管护模式,杜绝无序无度用水。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生产区内,对自有产权的水利工程实行自主管护,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托管”给公司,公司享有使用权、承担管护责任。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15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