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从山西省运城市传来喜讯,在此间举办的全国泵站运行工决赛中,安徽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的孙国勇奋力夺冠。
赛后,孙国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得益于近年来开展的泵站技改。
安徽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主任陈继田介绍说,泵站技改至少给他们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变化。
变化之一:机组运行增效降耗
5月17日、19日,经过全面技术改造的驷马山滁河一级站、乌江站5台大型抽水机组顺利通过空载试运行、满负荷抽水运行,机组经多次启动,均是一次成功,开机成功率达到100%。在机组试运行过程中,改造后的机电设备运行平稳,各类运行参数显示正常,机组试运行获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改造后的泵站已完成今年开机抗旱的各项准备工作,随时可以投入抗旱运行。
滁河一级站与乌江站技术改造工程总投资4000多万元。其中乌江站技改项目包括更换6台机组电动机,更新电气设备,增设自动化监控系统,增设水泵出口事故闸门,改、扩建抽水站主副厂房,抽水站出水池清淤、护坡等。改造后的工程设施更加完善、技术水平更为先进、供水安全全面提升,机组运行安全、可靠,抽水效率大幅提高,同比节省能耗近20%。改造后的滁河一级站在2005年投入运行334台时,抽水2780多万立方米,为历史最高。
变化二:技术人才脱颖而出
驷马山管理处把提高职工业务技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广泛开展了岗位练兵活动。特别是在泵站技改过程中,大胆起用业务能力强的青工参与机组的大修和安装,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了青工。
以全国泵站运行工技能大赛冠军孙国勇所在的乌江站为例。该站职工24人,其中青工17人。由于历史的原因,相当一部分人业务能力较差。在泵站技改过程中,在业务能力强的青工带领下,大家边学边练,业务水平提高很快。青工们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组织QC攻关小组。其中《降低油污染,缩短机组大修工期》项目的完成,基本杜绝了水泵机组油料的跑、冒、滴、漏,大大缩短了机组大修的工期,降低了机组的日常维修量,该QC小组获得“水利系统部级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降低水泵汽蚀概率,提高水泵抗汽蚀性能》项目,解决了水泵过流部件在运行中容易发生汽蚀的顽疾,为单位节省了十几万元的维修改造费用,并利用该成果完成了本站5#-8#机组的叶片汽蚀处理,该QC小组获得“安徽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岗位练兵活动,乌江站青工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多次在全省乃至全国水利泵站运行工技能大赛上取得骄人的成绩。全站24名职工中,先后涌现出2名全国技术能手,1名全国水利技术能手,2名全省技术能手和3名全省水利技术能手,占到了全部职工的三分之一。
变化三:技术输出效益显著
5月下旬,记者来到乌江站,没有见到该站站长许实付。他正带着3名职工在铜陵对泵站运行工进行技术培训。
近年来,驷马山管理处通过泵站的技术改造,一方面,提升了职工的业务素质,形成了泵站管理与运行的“驷马山品牌”,另一方面,自动化改造工程的实施,使得泵站富余出一部分人员。这就使驷马山的技术输出成为可能。
就像乌江站站长许实付一样,近两三年来,整个驷马山管理处每年在外讲授技术课的不下50人次。很多泵站认准了 “驷马山品牌”,光培训一项就给单位带来50万元左右的收入。还有新建的大型泵站技术鉴定工作,除了承担本省的主要项目外,江西、湖南、江苏、浙江等省的客户也主动找上门来。乌江站利用《降低水泵汽蚀概率,提高水泵抗汽蚀性能》项目成果完成了蚌埠闸水轮发电机组叶轮室汽蚀处理,不仅为对方至少节省了二三十万元的改造费用,自身还创收20万元。
2005年,“驷马山品牌”在更大的空间得到延伸。宁国市境内的刘村坝、月亮湖、社坞坑三家水电站的投资者,委托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全面管理这三家水电站,分别签订了3年的托管合同,每年的托管费合计达200万元。此举既安排了管理处的富余人员,又拓宽了创收渠道。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6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