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泉涌水流长 和谐谱新章——济南市创建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的示范与创新

2015-10-22

卧虎山水库 济南市水利局  提供

捎近小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治理实现水净、丘绿、生态美 本报记者 王健康

实时监测水位的天尺亭 本报记者 王健康

小清河湿地——天鹅之家本报记者  滕红真  摄

玉符河治理回归郊野自然 本报记者 王健康

治理中的玉符河已经实现生态休闲功能 本报记者 王健康

  自2012年10月31日,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首个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起,济南已悄然走过3年时光。如今,试点建设期临近结束,这个在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中率先垂范的泉城,交出的是怎样一份答卷?

  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总基调:“山和泉水是济南不可多得的宝贵自然资源,要加强规划和立法工作,抓好城区山体绿化,强化泉域重点强渗漏带保护,真正让城市‘显山露水’。”

  “我们把水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各项水利工作中去,擦亮城市名片,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济南市水利局局长张曰良道出水利工作思路的转变。

  3年里,从“南部补源、中部造景、北部净化”的规划落地,到水源连通工程建设的紧锣密鼓,再到南水北调济南市市区续建配套工程的屡屡告捷,泉城济南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展开了历史文化名城在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创建中的积极探索。

  多点补源
——让地下水源源不竭

  9月23日的小清河湿地,沐浴在秋阳里,湛蓝的天空,投下宽广怀抱;阳光穿越一簇簇青黄相间的芦苇,在水面映出令人心醉的倒影;微风泛起水面涟漪,野鸭在清澈的水里惬意地游弋,时而一个猛子钻进芦苇荡,身后划出丝线般长长的波纹……

  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水色天光、怡人美景,只是济南市打造健康优美水生态格局的一个缩影。

  强有力的数据,折射出济南的变化。记者了解到,南部山区强化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水土流失治理率已由试点期前的77%提升至82%;实施完成历阳河、历阳湖、洪山溪等水系生态治理,主城区水景观辐射范围达60%;北部平原区积极推进小清河湿地、清荷湿地等修复与保护,湿地面积达106.4平方千米。

  如果说,生态文明建设治标更要治本,那么加强核心区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实施泉域补给区重点渗漏带修复和保护,推进大佛峪、土屋峪等生态清洁型小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综合治理项目,则是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紧缺困局,让济南市地下水长流的良策。

  历城区彩石镇捎近村村民在南部山区水土保持建设及清洁型小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项目实施中,尝到了甜头。

  彩石镇副镇长李强指着郁郁葱葱的山丘说:“近两年,捎近村在各级政府部门支持下,创新运营模式,栽种各种林木及果树,积极发展小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生态及农业休闲观光产业,有力提高了村民收入。”

  目前,章丘、平阴、市中、历城、长清5个区8个小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均已启动,总投资达3000万元。而泉域补给区重点渗漏带保护工程,邵而——展村渗漏带坡面护坡、径流调控,沟道防护、促渗、回灌等实施方案也在审查中。不过,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自然渗漏带的保护也面临挑战。

  记者了解到,济南强渗漏带有三种类型:一是已经被城市建设完全覆盖和硬化,丧失了补给能力的强渗漏带有5个;二是正在开发建设,尚具备补给能力的强渗漏带有5个;三是基本保留近自然状态的强渗漏带有14个。济南市水利局副局长李百全介绍:“渗漏区的开发利用,影响泉水持续喷涌及城市防洪和排水。全市泉域补给区的24个强渗漏带,面积占济南市泉域面积的3.1%,而地下水补给量却占总补给量25.28%,是地下水补给的良好通道。”

  研究表明,每增加1平方千米的硬化面积,年均地下水补给量减少20万立方米。对于资源型缺水的济南来讲,保护和修复渗漏带迫在眉睫。

  目前针对渗漏带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全市已实施相应的保护修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充分涵养水源,保护水质。李百全说:“人工补源是对自然补源的延续和保护,修复渗漏带将利于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而渗漏带保护的立法工作正在推进中。”

  与此同时,作为济南市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市十大示范工程之一的玉符河综合治理工程,也在积极建设。工程规划水库保护区、郊野自然区、回灌补源区、生态休闲区、湿地景观区等5大功能区,实施防洪、交通、治污、环境、配套等5个方面的综合治理和系统建设。结合集中连片生态清洁小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治理,致力恢复河道、修复生态,打造城市绿色生态屏障。

  在玉符河渴马村段,不少沿河垂钓的人们享受着玉符河治理带来的惬意。村民翁大爷向记者道出心里话:“玉符河整治好了,这河里水更清,河道更漂亮,不但可以给济南的泉补水,俺家里的地也能用上这水哩。”耄耋老人真切的话语,凝聚了济南一代又一代人呵护水源的使命与愿望。

  记者沿着玉符河向下游采访,途经小清河源头槐荫区穆里闸片区,一路可见泛着波光的河水,还有水面上展翅的白鹭。玉符河综合治理工程指挥部的崔荣华告诉记者:“沿河已预留8个取水口,以保证玉符河下游用水。济南坚持建一个水利工程,成就一处水利景点,玉符河治理就是这样的典范。”

  水源连通
——让水资源调度自如

  多点补源的同时,如何调动有限的水,发挥最大效益,是济南市水利人思考的又一问题。

  “玉符河卧虎山调水工程是锦上添花的工程。”在文山泵站,南水北调局工程建设管理处处长姜鸿翠告诉记者,“一般都是卧虎山水库为下游玉符河供水,而玉符河向卧虎山水库调水则是逆势而上,在卧虎山水库自然来水少时,这项工程将发挥巨大作用。”

  目前,田山灌区与济平干渠连通工程已经建成,玉符河水通过长清、文山、龙门三级泵站,可联合黄河水、长江水补给卧虎山水库。

  然而,济南水源连通的努力不只停留在玉符河卧虎山调水工程。

  济南以现有的河、湖、水库为基础,规划实施玉清湖引水、北店子输水等多个连通工程。通过新建、改建管线、渠道,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的大中型水库、供水工程、河湖湿地连通,实现年最大调水量3亿立方米,为城市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其中,最令人关注的要数“5248”连通水系,即5座水库、2个水厂、4条城区河道及沿线8处强渗漏带之间的连通。这是济南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大胆探索、创新之举,也是南水北调济南市市区续建配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卧虎山水库供水线路改造工程(简称五库连通工程)。

  工程利用卧虎山、锦绣川2座水库的地表水源以及玉符河卧虎山水库调水工程调引的黄河水、长江水客水资源,通过改造现有卧虎山水库供水线路,新建向兴隆、浆水泉、孟家3座水库输水线路,实现五库连通,可向南郊和分水岭2个水厂及3座水库供水,还可以向兴济河、全福河、洪山溪、大辛河4条城区河道和8处泉域强渗漏带进行生态补水。工程已于2014年10月26日正式开工。

  “五库连通不仅能够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多水源联合调度,还可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补充城区河道用水,补给地下水,促进泉群持续喷涌。”张曰良说。记者了解到,卧虎山和锦绣川水库同时向4处渗漏带补水工作也已开启。自2014年3月开始,日最大补水量达42万立方米,对泉群地下水位进行了有效补充。

  9月20日,在五库连通工程南康泵站改造现场,施工人员正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伴随挖掘机的轰鸣声,灌注桩作业也在有条不紊进行。

  据济南市南水北调局高级工程师陈振军介绍,泵站改造、隧洞维修加固和新建隧洞施工目前都在加紧作业,计划于2015年年底前完工。“隧洞开挖改变以往爆破形式,采用掘进机以加快进度。兴隆隧洞比较长,我们在中间挖了小岭斜井,利用GPS找方向,与隧洞两端同时作业。”

  凿穿天障润泉城,水流贯通泽民生。但是,如何增加供水量,保障供水安全,也在困扰着济南水利人。

  列入山东省2014年度雨洪资源利用专项计划的卧虎山水库增容工程,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曙光。工程通过库内挖填、抬田、环库路作业,有望年底增加900万立方米的兴利库容。这将进一步增强水库调蓄和供水保障能力,也将为五库连通工程提供更加丰富的水源。

  最严格管理
——让水生态建设根基稳固

  作为水资源短缺的城市,如何保障城市用水,进而实现优水优用,是济南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经历3年试点建设期的打磨,济南已从最初的摸索发展到如今有了自己的特色。

  完成山东省下达的三条红线指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连续3年下降;把水资源管理指标纳入济南市对各县(市)区政府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全面推行“一户一表,计量出户”;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2提高到0.64……

  济南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效益通过一项项努力得到彰显,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初步构建,节水型社会建设向前稳步推进。

  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创建办公室主任李政先介绍:“我们严格划定包括泉水直接补给区、泉水重点渗漏带、城市河道水库、城市山体在内的四条保护红线。目前市规划局正在牵头,力争年底提出具体对策措施。”届时,济南将依托法律法规实行最严格的林地保护、山体保护和水库周边、河道两岸的生态保护,使保护得到量化,维护完整的水生态系统。

  与此同时,全市加强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渗漏区及其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范围内污染源综合整治,完善废物资源化、生活垃圾收集和转运系统,加快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市水政监察大队副队长王少东向记者介绍了济南市推进水源置换及分质供水的最新进展。“东联供水工程利用黄河水置换工业用地下水,日均置换地下水9万立方米;泉域补给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引黄、引库、引河灌溉,减少地下水开采;西客站片区优质地下水直饮示范工程建设也在推进中。”

  从单点补源到多点补源,从单向调水工程到互联互通工程,从遵守三条“红线”到划定“四条保护红线”,济南水生态文明建设既有远谋,又有近思,既尊重自然中水的规律,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力求科学统筹、综合治理、合理调配的最大效益。

  面对外界对趵突泉12年持续喷涌的赞许,济南水利人显得格外平静。“我们建的每一个工程,都不仅仅是保泉工程,而是水利工程。当城市河道、地下都有水的时候,泉水自然会喷涌。”

  让整座城市有流动的水源,让泉城百姓喝上优质水,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的坚定目标,引领济南水利人持续奋斗。这也是经历3年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的创建后,泉城济南的成熟与自信。

  济南正以更宽阔的视角,更扎实的作为,打造生态水城,绘制出更完美的人水和谐美丽画卷。

    撰稿:本报记者王健康、滕红真,通讯员唐瑞钦、张玮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15年10月22日

王健康 滕红真 唐瑞钦 张玮


  相关新闻:
山东夏津:“跨界协同 网格全域”开辟基层水利管理新路径
“号脉”水生态 呵护“幸福河”
章丘两百余名水务人用脚步丈量饮水安全
东营黄河河务局顺利通过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考核验收
济南黄河巡回法庭开庭审理“第一案”
“双管共建”一子落 “条块融合”满盘活
德州市构建“地下水压采+生态”新模式 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济南黄河:又是一年银杏黄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1.jpg
首页大图.jpg
防汛抗旱首页大图.jpg
首页大图.jpg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