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水利部党组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找准改革突破口,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力推各项水利改革向“深水区”迈进。在各项改革中,投融资体制改革无疑是“硬骨头”。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水利摆在我国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其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特征,公共财政一直是水利投入的主渠道,占比超过80%。虽然全国水利建设投资大幅度增加,但与投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缺口,需要按照“两手发力”的要求,加快完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此外,充分利用当前我国原材料成本相对较低的时期,做大水利“蛋糕”,办成一些多年想办而未办的大事,补齐水利发展“短板”,对稳增长、惠民生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是水利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部明确提出,要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湖南莽山水库在项目经济指标不佳的情况下,通过试水PPP模式,采取“分类建设、政府兜底、政策打捆”等措施,办到了宜章人民在传统体制框架内多年想办却没有办成的事。尽管这项改革仍在探索中,但这种精神弥足珍贵,魄力值得点赞,对整个行业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远超事件本身。
借鉴莽山水库建设经验,首先是思想变革、观念革命,要打破传统的思想禁锢,减少不必要的担忧;要有紧迫感和强烈的担当意识,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促使重大水利工程早日建成发挥作用,惠及千万百姓;要优化方案,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收益水平,在依靠各级财政投入的同时,把眼光更多瞄准市场,充分利用市场“看不见的手”;要更加注重契约精神,加强顶层设计,夯实合作基础,政府充分发挥政府信用和政策制定的杠杆作用,企业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实现互利双赢,甚至是互利多赢。
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模式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借鉴“莽山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的路径有千万条,只要不墨守成规,只要把握精髓,积极尝试,敢于啃“硬骨头”,体制裂变带来的能量一定不可低估。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15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