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守护水清岸绿 释放生态红利——中水珠江水生态工程建设侧记
 
分享到:
2019-05-30

  □记者 王曼玉

  初夏时节,南方已有丝丝暑意。然而,从杭州到海口,再到广州,水清岸绿,令人心情舒畅。一路走,一路看,感受了水治理带给这三座城市的生态红利。

  地理条件不同,治水的方法也不同。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水珠江”)因地制宜,完成了一大批中水珠江品牌精品水生态工程。

  智慧水利迎接杭州亚运

  5月的杭州艳阳高照,城市的河道清澈见底,时不时有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站在这样清澈的河道旁,很难想象以前的河道淤泥浑浊、水质不达标,这是由于杭州地势平坦,河道水动力学条件差,且钱塘江水质一天还要受两次潮汐的影响,导致河道水体自净能力低、水质差。

  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在杭州举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即将到来。两次活动的举办地均位于杭州市萧山区G20核心区,如何解决杭州市自然条件引发的水质难题,保证G20核心区内河道水质良好,成为杭州市的重点工作。中水珠江接过保障G20峰会主会场水质提升工程重任,从河道汇水水质抓起,净化流入核心区内河道的水质。通过联调联控区域内泵闸,改善河道水体动力,使河道畅通,从而提升水质。

  “该工程的最大亮点就是采用了以片区水系为单元进行系统性的治理,通过源头构建不同功能的水质净化处理区降解水中不同污染物,实现水质就地净化处理,同时结合水动力调控进一步实现水质的长效保持。”中水珠江G20核心区块水质提升工程项目负责人吴华财介绍。项目技术成果已获得多项专利技术,工程处理成本低,具有巨大的推广应用价值。与此同时,该技术对于受地表径流面源污染和合流制溢流CSO影响为主的典型城区河道水质的净化处理也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智慧水利是智慧城市的必然产物,中水珠江利用3S(GIS、RS、GPS)、仿真模拟、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杭州亚运会会场智慧水利平台,智慧中心设置在钱江枢纽。中水珠江采用人机交互技术,根据数据处理结果,自动生成调度方案,确保闸门安全运行,精准调度防汛防台、保障水质水环境。通过模拟主会场遭遇强降雨时可能被淹没区域和退水后的情况,可以提前计划应急疏散方案,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以确保2022年亚运会会场安全。中水珠江让杭州市的水质得到提升,市貌得到提升,同时也为杭州水安全提供了保障,为迎接亚运会做足了准备。

  黑臭水体变身生态湿地

  离开杭州,我们继续南下,来到了海口。还记得2016年,海口市鸭尾溪因为久治无果依然黑臭,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被中央电视台连续关注报道,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但眼前的鸭尾溪,与前几年的鸭尾溪已截然不同,溪水在两岸树木的映衬下变得碧绿,三三两两的小鱼在水中来回穿梭。眼前的这一切,中水珠江功不可没。中水珠江承担了美兰区内的鸭尾溪、白沙河、东坡湖等10个水体治理项目的勘察设计工作。

  “鸭尾溪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污水管水位高、污水溢流严重、河道淤积严重、内源污染突出等问题,若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鸭尾溪便无法消除黑臭。”中水珠江生态环境院主任工程师胡和平说,“黑臭水体治理等同于医生治病,医生治病基于术前身体检查查找病因,提出治疗方案。黑臭水体治理也必须通过扎实的管网(污染源)排查工作,查明黑臭水体的真正病因,才能提出有效的治理方案,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在胡和平等技术人员的带领下,中水珠江的员工上下齐动,仔细排查每一处污染源,针对不同排污口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截污纳管方案。采用城郊差异化治污、解决城市河道普遍存在的合流制现象、采取生物净化水质技术以及利用潮汐动力改善内河水动力等技术,终于攻克了美兰区鸭尾溪等黑臭水体治理的难题,该处水质均达到Ⅴ类以上。现在,鸭尾溪沿岸正在建设生态工程,据了解,该工程完工后,鸭尾溪两岸人行道将扩宽,岸上将增加绿化带,让海口市民实现人水互动,享受水利工程给市民带来的生态福利。

  “超级堤”扮靓南沙新区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广州市。广州灵山岛尖是南沙新区规划实施的起步区,该岛以粤港澳高端服务业合作为主,因此灵山岛尖海岸景观带在做好城市防洪(潮)排涝、防台风安全保障的同时,还要建成休闲乐活水岸、创意活力水岸、国际风尚水岸,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通过公开设计招标方式获得灵山岛尖北段海岸及滨海景观带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

  灵山岛尖沿岸要建设超级堤并形成连续防洪体系,该堤防工程不同于传统海岸堤防结构设计,该堤防工程根据不同的潮位和不同生物的活动空间,设计成阶梯形和生态型的景观堤防,采用设防不围城、“是堤,又不似堤”(具有堤防功能,远看又不像堤防)的新理念,将堤防打造成一条景观带,真正做到了人水互动。值得一提的是,该工程创新使用的护坡材料是自嵌式瓶孔方砖,这种材料不但可以让海水越浪区的消浪防冲满足工程安全需要,而且还能种植草本植物,以满足生态景观建设需求。

  “灵山岛尖因水而生,该工程要使水安全有保障、水系统完善、水系可控、水价值能够充分体现,做到城水相融、人水和谐共处,打造安全、静谧、可持续的自然生态环境。该工程成功抵御了前年的‘天鸽’和去年的‘山竹’台风,这是对该工程最大的考验。”中水珠江水电院综合办副主任曹春顶介绍。现在的广州灵山岛尖具备良好的防洪功能,岸上景观与海水呼应,成为广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的努力下,一批批水生态工程正在崛起。“水生态工程是中水珠江发展的核心业务。中水珠江于2006年成立了水环境与生态修复研究所,2015年升级为生态环境院;2008年成立了水土保持研究中心,2011年升级为水土保持生态院。十几年的经验积累,使中水珠江在生态建设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水珠江董事长凌耀忠说。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9年5月30日

王曼玉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丹江口市开展八大专项攻坚行动推动长江大保护战役
九部门共推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河北正式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
再现三晋壮美表里山河
心醉神湖——陕西治理红碱淖保护区掠影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