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马爱梄/b>
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他像一位洒脱狂放、云游万里的仙人一样,一生中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足迹所到之处,且歌且吟,且行且醉,流传了许多天才的诗篇和感人的故事,其中对水的深情寄寓、热情歌咏和神奇构想,更是佳句迭出,妙想连珠,波澜壮阔、/p>
李白诗中有大量专题写水的作品,既有奔涌如雷的江河巨浪,又有静谧空灵的月下清溪,更创造性地将水的物态与诗人的精神境界相融合,形成独特的诗性宇宙。其中,有的在山泉边听鸟鸣,在溪石上看月亮;有的在江河湖海中泛舟,在瀑布飞泉前放歌;有的在酒肆亭楼上饮酒,在千里孤篷中慨叹…?/p>
李白的水景百态实质是心灵万象的投射——黄河的狂放对应着诗人的不羁灵魂,镜湖的澄明映照着精神的自省,蓬莱的海雾隐喻着生命的终极追问。这种将自然水景转化为精神符号的艺术创造,既继承了《楚辞》“香草美人”的象征传统,又以盛唐特有的恢弘气度拓展了山水诗的哲学维度。其水意象系统犹如液态的盛唐气象,在激荡与宁静、具象与抽象、瞬间与永恒之间,构建了中国诗歌史上最为壮阔的水之史诗、/p>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西岳云台歌》)以旋转的漩涡比拟车轮,雷鸣般的涛声震动关中大地,展现原始自然力的野性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打破现实维度,将瀑布升华为连接天人的神话通道,数字夸张与空间倒置形成视觉奇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游洞庭》)将洞庭湖水化为液态的月光,酒船漂浮于云水相接处,物质与精神在波光中达成形而上的和解。“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清溪行》)通过水质的澄澈与心性的净化达成同构,流动的溪水成为洗涤尘虑的精神甘露…?/p>
李白诗歌中对水景、水态、水意的描写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其总体特征可概括为以下五点9/p>
一是雄奇壮阔的意象建构。李白笔下的水常突破时空界限,以夸张的宇宙意识展现恢弘气象。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将进酒》)将自然之力神话化。这种意象建构突破了传统山水诗的写实框架,通过“以大观小”的宇宙视角,将水的自然形态升华为哲学意象、/p>
二是动态美学的极致呈现。诗人擅长捕捉水的瞬间动态,赋予其生命化的戏剧张力。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将水流行程压缩为时空穿越的奇幻体验、/p>
三是虚实相生的诗意空间。水的物象常作为情感投射的镜面,形成虚实交织的审美空间。“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浩渺江水成为离愁的具象化延伸。这种虚实转化使水意象具有多重阐释的可能、/p>
四是哲学隐喻的深层编码。水在李白诗中常承载道家思想与生命哲思。“抽刀断水水更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暗合《道德经》“天下莫柔弱于水”的辩证观。这些意象既是自然描写,更是诗人宇宙观、生命观的符号化表达、/p>
五是语言张力的创新突破。其水意象书写突破传统诗歌语言的桎梏,创造性地运用动词激活静态画面。“两岸青山相对出”(《望天门山》)以拟人化动词赋予山水互动性。这种语言革新使水意象获得前所未有的表现力、/p>
这些特质共同构成李白水意象诗歌的独特美学:既有屈骚的瑰丽想象,又得庄子的逍遥气韵,更融铸盛唐的时代精神,最终形成极致的艺术之境。其水意象系统不仅拓展了古典诗歌的审美维度,更成为解码李白精神世界的重要密钥、/p>
李白常常以水的气势直抒胸臆,如《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这些诗句写得形象雄伟,跌宕生姿,不仅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也反映了他超乎寻常的奇特想象和对不平凡事物的无限向往。他的诗中经常以水入景,清新隽永,刻画点染优美的景色和清幽的心情,像“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折杨柳》)、“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渌水曲》)、“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秋浦歌》)、“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行》等、/p>
李白诗中还有不少借水歌唱爱情和友谊的诗篇。他的乐府诗中常常借水的流逝、柔美以女子怀人的角度来表达委婉深挚的爱情,如“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他的诗作中有大量投赠友人的佳作,这些作品中常以流水的去而不复和深幽无语表现日常送别、相思之感,像“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沙丘城下寄杜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等,感情真挚,直达人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p>
李白以其浪漫主义的动人才情,为我们描绘了众多令人心驰神往的神奇水景,徜徉在他的诗歌仙境里,我们的内心也充满了对水无上的敬畏和痴迷?/p>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