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阁寨共建示范段安装的太阳能路灯

捆扎铅丝笼(焦作河务局供图)
□通讯员 王进强 李润庭
黄河,是有温度的!
君不见,深秋时节,大河奔涌,战鼓催更,车辚辚、马萧萧,沙场秋点兵,黄河人披星戴月、枕戈待旦,顶风冒雨、披甲执剑,列阵大河之畔。让我们跟随河南焦作黄河铁军的脚步,在斗洪水战激流中,一起触碰黄河温度。
战斗的温度:如火如荼
有“百川口、悬河头”之称的河南焦作,位于黄河中下游分界的结合处,承担着黄河及支流沁河两条重要河流的防洪任务。打赢今年这场防汛硬仗,焦作黄河人面临的考验主要有三个特殊之处。
位置特殊。辖区黄河河道形态复杂,洪水出小浪底水库2小时左右即入境,洪水猛涨、河势突变、工程出大险等情况发生概率大;所辖沁河堤防虽经治理但未经大洪水考验,黄河发生大洪水时,对沁河极易形成倒灌,一旦堤防决口,影响范围达3.3万平方公里,防守任务极其艰巨。
三线受敌。黄河和沁河交织出现大流量洪水过程,强降雨与洪水过程高度重叠。以9月27日为例,15时24分沁河武陟站洪峰流量达2000立方米每秒,15时48分黄河发生第1号洪水,21时黄河出现第2号洪水,27日至28日焦作市出现大雨、部分地区暴雨,最大小时雨强30毫米,防守形势极其严峻。
历时长。自6月18日,该局已先后5次启动防洪运行机制,6次启动全员岗位责任制,历经“7·11”“7·23”“8·23”“9·19”“9·24”等强降雨、大流量洪水考验,又于9月26日转战秋汛防御。至10月24日,焦作黄河人已奋战在防洪一线129天,这对焦作黄河人的防守意志也是严峻考验。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面对及其严峻的秋汛形势,焦作黄河铁军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坚持关口前移,下足“绣花”功夫,作实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工作,严防死守,牢牢把握洪水防御主动权。
防汛机制高效运作。充分利用焦作市防指机构平台,按照“政府主导、应急统筹、河务支撑、部门协同”防汛抢险机制,在沿河5个县市成立前线抢险指挥部,河务与应急、水利密切配合,与公安、消防、电力、武警等部门通力协作,高效落实防汛责任和防汛指令。
下好除险加固“先手棋”。该局果断对防洪工程薄弱部位、易出险部位提前进行除险加固。10月14日,根据汛情、河势变化,安排专家组对黄河所有靠河坝档进行逐一摸排,提前制定坝档加固方案。截至目前,累计对黄河7处76道坝、沁河13处39道坝垛进行除险加固,用石5.5万立方米。通过除险加固,提升工程抗洪能力,确保了焦作辖区未出现较大险情。
坚持防御措施“金标准”。在这场防御战中,近7000名沿河群众参战,有202台套挖掘机等大型抢险设备预置在37处重点险工险段,800余名专业救援人员枕戈待命,如何发挥好防洪一线现场管理参谋作用,高效开展各项防御工作,对焦作河务局是一个不小挑战。根据工作实际,设置水情与灾情组、工情与险情组、用水调度及控制组、物资与资金保障组等9个职能组,形成反应迅速、处置有序的防汛应急系统;突出抓好巡坝查险这一防汛现场管理重点环节,对群防人员开展巡坝查险业务和安全生产培训,发放防汛安全明白卡,在每个巡查单位都张贴巡查人员巡查人员公示牌、值班时段和巡堤查险“五不准”“五必须”告知牌,以每4道坝为1个基本巡查单位,每个巡查单位分4班,每班1名专业人员和3名群防队员共4人,每1小时沿堤巡查一遍,确保了整个一线防御工作规范高效、井然有序。
织紧织密安全保障网。携手沿河各县(市)发布交通管制令,对进滩、上堤关键路口实施交通管制;加密河道内涉水物体巡查频次,严格落实锚固措施;在34处重点防守工程架设电力线路25公里,布设57台发电照明设备和138处路灯,保障夜间巡查抢险安全。
加强科技支撑。建立“1+6+16”防汛视频会商系统,打通市、县、一线班组会商通道;自主研发水位自动生成系统和洪水演进系统,为防汛决策提供支撑;自主研制并广泛应有的抛石排,被誉为除险加固神器;利用沿河视频监控和无人机对洪峰、河势、偎堤以及漫滩情况进行全面视频信息采集,为防汛决策提供详实参考。
秋光有尽意无尽,万马奔腾河作阵。
10月20日,河南黄河洪水水位开始回落。但根据多年来的规律,黄河落水期恰恰是防洪工程出险几率最高的时期,秋汛防御到了最危险、最关键时期。焦作黄河铁军继续咬定“不伤亡、不漫滩、不跑坝”防御目标,严防死守,慎终如始,坚决打赢秋汛防御这场硬仗。
信念的温度:铄石流金
有一种精神叫特别能战斗!
1925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盛赞焦作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从此,“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就成为焦作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成为融入焦作黄河铁军血液的红色基因。
疾风知劲草,激流见砥柱。面对秋汛大考,焦作黄河铁军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必胜!他们以决战之姿态、越是艰险越向前之作风,在战洪水斗激流中践行着初心使命,生动诠释着焦作黄河人特别能战斗的责任担当。
有一种冲锋叫跟我上。除值班人员外,该局领导班子成员、各县局班子成员及副科级以上干部赶赴一线,驻扎在各险工险段,以身作则,靠前作战,急、难、险、重面前,总能看见他们冲锋在前。
有一种承诺叫我是党员我先上。成立决战秋汛临时党支部,以党旗引领战旗,14个基层党组织、19支党员突击队、11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成为一个个坚强的战斗堡垒,300余名党员配发红袖章,亮明身份戴“章”上岗,一面面鲜活的“党旗”高高飘扬在抗洪抢险的最前沿。
有一种气魄叫舍我其谁。10月1日,武陟老田庵运行观测班班长王晓刚结束右侧锁骨下动脉血管扩张手术复查,就又急匆匆赶赴岗位;10月12日温县大玉兰控导工程一天之内出险3次,褚华锋和他的除险加固小分队,连续作战抛投铅丝笼70个,石料180方;10月20日沁阳河务局肖兴文接到了退休批复通知,他说:“这场秋汛不结束,咱坚决不撤!站好最后一班岗,不给自己留遗憾!”
有一种绽放叫黄河玫瑰。在秋汛洪水防御各条战线上,到处都有女职工们忙碌的身影。她们是风里雨里参与巡堤查险的女侦察员,是奔走在防汛一线参与宣传报道的新闻记者,是全天无休保障防汛物资紧急调拨的仓库总管,两百余名“铿锵玫瑰”迎风斗雨,在百里长堤上傲然绽放。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洪水。在这场历史罕见、旷日持久的秋汛防御战中,焦作黄河铁军以信念为笔,以风雨泥石为墨,把忠诚与担当镌刻在巍巍长堤之上!
有爱的温度:十月流火
历中秋、度国庆,寒露已过,霜降又至。
焦作市气象台10月15日09时55分发布寒潮蓝色预警:预计未来48小时内,最低气温将下降8度以上,最低气温降至2到4度。
10月14日,驻守在武陟老田庵控导工程一线职工许志强说道:“9月26日来的时候,我们还穿着短袖,现在都穿上了羽绒服了。”
一线职工冷暖始终牵挂着焦作河务局党组的心。一线工作环境复杂,就为全体一线职工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气温骤降,就先后采购冲锋衣、羽绒服等防寒物品第一时间送达,让一线职工“穿暖”;一线职工体能消耗大,就为一线班组送去肉类、蛋类、水果等食品,让一线职工“吃饱”;一线职工长时间作战,就根据汛情变化,及时调整值班轮休,让一线职工“睡好”……
各级后勤保障工作组在保障一线“衣、食、住、行”上更是尽心尽力,送雨衣、雨靴,送棉被、手套,每个值守点配备暖水壶,24小时供应热水、热食。10月14日,博爱河务局后方值守职工为一线职工制作了美味的饺子连夜送到一线……
职工家属们也以不同方式在为防汛工作尽上一份心意,有的在朋友圈积极转发防汛消息,展现黄河人风采,有的家里老人孩子生病了,却未对在前线的他们只字不提。10月16日,孟州河务局职工高延涛的教师妻子到一线为连续奋战抗洪的职工义务理发……
有一种大爱叫守望相助。
全河一家亲。9月28日,焦作河务局机关60人与所属6个县(市)局211名机关下沉人员来到了一线,10月1日,黄委和河南河务局下沉的同志们来了,10月8日黄委设计院下沉的同志们来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只因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黄河人。
河地一家亲。严峻的防汛形势也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大家自觉自发支持抗洪抢险工作。沿河老百姓有的自发参加抢险工作,有的送来了自家烙饼、鸡蛋,沿河政府在黄河6处工程安排了公交车、医疗车,方便一线人员的生活,保障医疗卫生。
这个深秋,防洪一线不太冷!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面对这场防汛大考,焦作黄河铁军始终坚信胜利的曙光终将到来,待大河无恙,人间皆安时,笑声必将遍布祖国山河。
黄河的温度,就是中国的温度,2021年注定不凡!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1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