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魏晓雯 李刚
黑龙江省海林市地处北纬45度黄金水稻种植带,牡丹江最大支流海浪河环绕着这座林海山城,滋养着万亩黑土良田。
海林市友谊村郑天宇家的360亩地,本该在两个月后喜获丰收,可一切都在14天前发生了变化。
受第5号台风“杜苏芮”残余云系与地面低压共同影响,8月3日,海林市普降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多条河流发生大洪水,尤其是8月4日海浪河发生超50年一遇洪水。
“8月2日晚上,政府就通知我们这些住在河边的村民撤离。晚上11点左右开始涨水,快没过河边平房的屋檐儿了。”友谊村徐大爷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水!”
据海林市水务局局长李立新介绍,全市新安、新合、旧街、山市、柴河5个灌区不同程度受灾,损坏渠首工程6座、渠系建筑物46处,渠道淤积或损坏20.5公里。
“现在水稻正处在灌浆期,还需要灌最后一茬水。要是灌区里的水上不来,水稻就会瘪壳子,估计要减产一半了。”郑天宇眉头紧蹙。
对于海林市等受灾地区水毁工程修复,黑龙江省水利厅第一时间作出部署。省水利厅已成立由厅长魏邦记牵头的水利工程设施水毁修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全省防洪工程设施和灌溉工程、农村供水工程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洪水过境灌区,不仅损坏拦河坝和渠首,导致灌区无法通过自流取水灌溉,还留下大量泥沙,造成渠道严重淤积,有些渠道内的泥沙高度甚至高于旁边的水泥路面。
“灾害发生后,我们5个灌区全力开展抗灾自救,第一时间进行渠道清淤,修复水毁建筑物,全力保灌区供水,最大限度降低水稻减产风险。”海林市乡镇灌区服务中心主任白涛说。
针对灌区不同类型的水毁工程,海林市采取了不同的抢救措施。
“我们对淤积的渠道利用机械设备清淤,加固渠道两侧土堤,利用塑料布加强渠道防渗;对于水毁的拦河坝,暂时采取抛石、堆石的方式,建设临时拦河坝,从而保证秋季水田正常灌溉用水;对于处于洪水淹没区域或低洼积水区域的渠道,架设大功率临时排涝泵站排除积水;对于水毁的渠系建筑物,已制定修复方案,计划在今秋明春两季进行施工建设,保证明年春季正常灌溉。”海林市水务局副局长李洪伟说。
连日来,白涛和11名水利职工昼夜巡查田间水渠,一边调度放水一边参与灌区自救。截至目前,除受灾绝产的稻田,5个灌区内10万余亩农田实现了应灌尽灌。
8月15日一大早,趁着天气凉快,新合灌区主任肖同娟组织了2辆挖掘机进田,对干支渠开展清淤,让水更顺畅地流到田间地头。
“我们一年到头就指着这点儿地呢,看到地里面能进来水了,我这心里就踏实了。”正在田里劳作的孙大娘说,“水务局的这几个娃比我们还上心,他们就跟我们自个儿家人一样!”
15日19时,新合灌区内,挖掘机仍在作业,渠道里的淤泥不断被清理,水稻扬花期的“救命水”正汩汩流向田间。肖同娟和同事们仍在反复提醒农户抓紧开闸放水,不厌其烦地解答农户的问题。
确保应灌尽灌、秋粮丰收,离不开海林市的积极自救,更离不开水利部门的精准施策。
当前,水利部派出专家组对黑龙江省受灾地区进行水毁工程修复技术指导。黑龙江省水利厅正在组织各地实地踏查,全面核实评估防洪工程设施以及灌溉工程、农村供水工程设施的受损情况,建立水毁工程清单。同时,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和省级财政支持,组织各地自筹修复建设资金,最大化发挥资金效益,优先解决农村面临的迫切问题。
灾后修复仍在继续,黑土地上的这场“秋粮保卫战”,已经全面打响。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23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