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7日,丹江口水库来水奔涌入京。截至今年12月27日,入京的南水北调水已超73亿立方米。7年来,南水北调水为北京市多水源优化配置、加强城市供水保障、提高水资源战略储备、涵养回补水源地、水资源科学统一精细化调度护航,有力支撑了首都高质量发展。
南水北调水现已成为保障城市用水需求的主力水源,截至目前,北京市累计建成南水北调中线干线80公里,市内配套输水管线约170公里;新建和改造自来水厂8座,有13座水厂接纳南水北调水,直接受益人口超1300万;新增调蓄设施3处,实现了南水北调中线水与密云水库的连通,工程年接纳来水能力超10.5亿立方米。
北京市通过全方位谋划调水、补水路径,研究、制定调度方案,科学配置水资源,在满足本市自来水厂“喝饱水”的前提下,利用南水北调水适时加大地下水水源回补力度。北京市地下水水位连续6年回升,截至12月17日,全市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16.52米,与2014年同期对比,地下水水位回升9.14米。通过入河、入海、入地的系统化补水,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泃河、拒马河五大河流实现全线水流贯通入海,大运河北京段全线通航。2021年度,全市新增27条有水河道,新增有水河长452.61公里。河道内水质及水生态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各类污染物浓度指标大幅度下降,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态功能得到恢复。
北京还聚焦生态保护和精准扶贫,深切感念水源区人民千里送水之恩,与河南、湖北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16个县市区开展对口协作。2014年以来,全市共安排协作资金40亿元,实施协作项目超1000项,重点支持水质保护、生态特色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等领域,为水源区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北京市将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用足用好南水北调水,写好北京特色“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