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因水而兴 与水共舞——安徽省芜湖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掠影
 
分享到:
2015-07-07

芜湖滨江风光

芜湖中央公园滨水景观带

芜湖瀂港闸工程观光平台(效果图)

芜湖滨江公园鸟瞰

  中国水利网站7月7日讯 长江上碧水清流,航船如梭,帆影入画,游人在滨江公园流连忘返;镜湖边水清如鉴,泛舟湖上,悠然自得,仿佛置身一幅水墨画中;龙窝湖湿地风光秀丽,水面开阔,烟波浩渺,长堤翠柳让心灵归于平静。

  7月初,在安徽省芜湖市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步入两周年之际,记者一行驱车在芜湖的河湖水网之间,所到之处,水面清波荡漾,碧浪千层,鸥鸟翔集,城市倒映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幅连绵不绝、形态各异的水乡美景图。

  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美誉的芜湖,地跨长江南北,因水而兴,得水独厚。随着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的深入推进,芜湖致力于挖掘和彰显城市滨江滨湖特色,让每处水域皆成景观,改善城市水环境,把长江引入城市、把城市推向长江,营造和谐水文化氛围,重构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     

  生态宜居鱼米乡,有水处皆成景观

  长江与其下游最长的支流靑弋江在芜湖交融,携手孕育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而境内河道纵横,湖泊众多,水网密布,更令芜湖得水独优,水生态文明建设基础优势明显。

  2013年7月,芜湖市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芜湖市以此为契机,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编制了《芜湖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并通过水利部审查和安徽省政府批准。

  芜湖市水务局局长夏传文介绍,围绕市域空间构架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为抓手,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与水生态自然修复为基础,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湖泊水库、骨干河流等为重点,加强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保护和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逐年加大投入,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计划总投资223亿元,其中试点期内投资114亿元。目前,试点方案确定的节约用水、水资源配置、饮水安全、污水处理、水环境综合治理、水源涵养林建设与水土保持、重要生态环境保护、防洪除涝和水景观与水文化等九大方面工程,已经落实到具体项目。

  规划是一切事业开展的“龙头”。围绕水生态文明建设需求,芜湖先后完成全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修编《芜湖市水功能区划》,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水资源论证及取水许可工作,实施取用水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提出芜湖市用水总量控制意见,确立了用水效益考核体系等。市政府还颁布了《芜湖市地表水域保护管理办法》,对1亩以上水面登记造册,全面进行保护,对确需占用地表水域的,严格按照“占补平衡、先补后占、等量等效”的原则执行。

  芜湖市水务局副局长王玉春介绍,芜湖市还结合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活动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对全市农村主要沟渠湖塘进行整治,通过清除淤泥、沟通水系、调活水流、清洁水源,使全市每一处水域都成为水生态景观,再现鱼米之乡河畅、水清、岸绿的优美景色。

  夏传文说,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两年以来,芜湖市以打造"人水和谐、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扎实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建立科学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体系、高效合理的水资源配置体系、统筹可控的水安全保障体系、规范协调的水环境保护体系、特色鲜明的水文化体系、集约增效的水经济体系,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造福于民。

  把长江引入城市,把城市推向长江

  每当外地朋友来芜湖时,市民朱萍总会带他们到滨江公园转转。绿草如茵的景观轴在江边延伸,防洪堤不露痕迹地隐藏在如诗如画的景观中,既能守护城市平安,又能方便游客与长江“亲密接触”。

  朱萍的外地朋友不会想到,这里曾经布局凌乱、垃圾成堆,是脏乱不堪的“老港区”。随着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在保障防洪安全前提下,按照“把长江引入城市,把城市推向长江”理念,芜湖市一举投资数亿元,将昔日的老港区改造建设成了集防洪、观景、休闲于一体的水利工程滨江公园。公园以亲水、赏水为特色,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成为芜湖标志性水生态景观。

  如果说江边“老港区”蜕变为水生态名片,是芜湖打造城市“升级版”的一次“凤凰涅槃”。那么通过中小河流治理将扁担河两岸打造成景观带,则是芜湖建设“人水和谐、生态宜居”城市的又一杰作。

  扁担河是芜湖的一条圩区内部排水河,如扁担般一头挑起长江,一头挑着青弋江,从南向北穿城而过。由于扁担河位于芜湖城区河段多年来未经系统治理,堤防薄弱,河道淤塞严重,泄洪排涝能力差,已严重制约了沿岸地区经济发展,被列为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工程进行综合整治。

  芜湖市水务局副局长王爱清介绍,随着芜当联圩堤防达标和芜湖市的东向发展,扁担河在综合整治过程中结合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滨水景观风光带,按照亲水休闲、游憩健身、文化体验等多功能定位,从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了水生态文明的魅力,彰显出“一脉穿城过,两岸美景留”的特色,满足人们亲水、近水、滨水而居的需要,提升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工程于去年底通过竣工验收。

  如今,扁担河滨水景观带和水上乐园已初步成型,夏日的傍晚,市民徜徉在扁担河两岸,纳凉散步,身后是亲水平台、音乐喷泉、跌水景观等30多个景点组成的扁担河中央公园,好不惬意。

  “一江四水百圩安,山水鸠兹万民欢。”像滨江公园、扁担河滨水景观带这样,芜湖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擦亮的城市形象品牌还有一连串——全市以“两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和生态治理保护区)、两群(平原区湖泊群和山丘区水库群)、五带(青弋江、漳河、裕溪河、西河、扁担河生态带)、五城(中心城区和无城、湾沚、繁阳、籍山4个次中心城区)”为架构,打造水生态文明的城市,一个高标准、大手笔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格局已显雏形。

  水在城中生灵气,城在水中看文化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古往今来,芜湖一直是滨江旅游胜地,无数文人墨客皆过芜留咏。水,是芜湖的灵气之所在,也是书写优美芜湖神来之笔的难得禀赋。近年来,芜湖一直将城市总体规划中对水环境和水文化的保护改造工程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水环境治理彰显芜湖特色,通过水文化建设培育市民爱水惜水节水理念。

  城南正在建设中的澛港闸(桥)工程,就是芜湖将水利工程与水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一大创举。

  澛港于芜湖人而言,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坐标,背靠长江,毗邻漳河和青弋江,迄今已有1500 年的历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如今,这里机声轰轰,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建设国内罕见的大型闸桥合一工程--澛港闸(桥)工程。

  “工程完工后,芜湖市民可登上澛港闸两侧的观景平台,极目畅享‘外观长江内观漳河’的美丽风景。”澛港闸(桥)工程设计负责人、长江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方国宝说,工程设计时在充分保障防洪、供水、交通等安全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闸上桥下的空间布置工程结构,通过桥墩和隔墙,将工作区和公共区巧妙地区分开来,互不干扰。工作区内布置启闭机房、检修门启闭设备、变配电房、工作弧门启闭区间等;公共区内布置上、下游观景平台和文化长廊,通过文化长廊,可展示芜湖市独特文化底蕴。

  澛港闸(桥)工程建设负责人苏玉喜介绍,澛港闸上游约2公里范围内沿漳河设置了两级亲水平台,闸下游与外龙窝湖景区、滨江公园三期统一规划,将水利工程与建筑艺术相结合,使枢纽主体建筑与周边环境和城市文脉相协调,突破传统水利工程形象,达到绿色、生态和环保的统一,达到超越与创新,使之成为芜湖市的新亮点和新景点。

  芜湖襟江带河,水是芜湖的灵气所在。因此当地高度关注城市水环境和水文化的保护,在大力开展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同时,将市域范围的大小湖泊保留了下来,形成自然湿地,通过水环境治理形成“山为骨架、水为脉,文化为魄”的芜湖特有城市风貌。

  正是在这种高度重视城市水环境和水文化保护的氛围下,爱水惜水节水理念深入芜湖市民之心。芜湖市育红幼儿园教师孙茜用身边的事例与亲身感受告诉记者:“记得十多年前刚上班那会儿,每逢学校组织春游和秋游,我们只能把孩子们带到赭山公园逛逛。如今我们的选择可就多了--中央公园、滨江公园、龙窝湖湿地公园、保兴垾生态公园等等,特别是正在建设的大阳垾湿地公园和芦花荡湿地公园最引起我们的关注。”

  “城在水中、水在城中。”通过改善水生态与环境,挖掘水文化,打造水景观,芜湖这座因水而兴、与水共舞的“江东名邑”,在发展与环境相得益彰中谱写了水生态文明新篇章,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提供了典型示范样本。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5年7月7日

陈松平 曾美 肖本祥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发布第1号总河长令
安徽省宣城市查处一起非法取水事件
守住绿色底线 助推高质量发展——安徽省湾沚区河湖长制试点试出新面貌
安徽枞阳城乡供水一体化研讨会关注管理长效机制
安徽宣城市宣州区区域节水型社会创建通过市级初验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