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在对全镇所有农田水利工程开展日常维修养护的基础上,每年还在开展灌溉前后(4?5日前?1月底前)进行两次集中维修养护,确保农田水利设施发挥最大效益。此外,公司还建立了工程报修快速响应机制,维修人员需在接到电话后?小时内赶到现场进行抢修、/div>
作为农田水利设施的全方位“管家”,公司的物业化管护不仅局限于对设施的维修保养,还对农田灌溉用水实现了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善琏镇引进安装了流量计和智能电表,在线监测田间水量,有效控制农田出水。据测算,善琏镇2023年实现亩均节?4%左右,节约灌溉用水总量385万立方米,全镇节约成本约7.13万元,成本比往年下?0%左右、/div>
“在浙江,大中型水库、水闸等水利工程的物业化管护已经比较成熟,而农田水利设施的物业化管护还在探索中。”浙江省水利厅农水水电水保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和以前相比,‘管家’管理更规范、专业标准化更强、资金使用效率也更高,能有效解决农村水利管护力量薄弱的问题,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长效管护提供有益借鉴。“/span>
近年来,浙江多地在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上探索新路,均取得初步成效。如海宁市上塘河灌区引入保险公司,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维养;平湖市出台农田水利设施长效管护办法(试行),规范农田灌溉设施管理;浦江市通济桥灌区建立“水价改革基金”,统筹用于灌区工程维修养护等、/div>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因地制宜在全省推广试点经验,鼓励地方制定标准规范,形成有地方辨识度的农田水利设施物业化管护模式。”浙江省水利厅农水水电水保处相关负责人表示、/div>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6?/div>
作者:朱欣 江雨 黄诗陡br> 责任编辑:罗景月